发布时间:2019/08/22 09:54:04
点击:
距离参加上海外国语大学夏令营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优秀营员名单却迟迟没有公布。长达五天的紧凑行程过后,我的暑假生活,逐渐变得懒散,每日一查官网的习惯也变成了三天一查、五天一查。直到今天上午,在夏令营中认识的一位同学突然戳我——出结果了!上外的优秀营员最终的结果是由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评定。我立刻在第一时间登陆官网查看——祝贺你被评为我校2019年夏令营“优秀营员”称号。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张又愉快的记忆瞬间被激活。我报名的项目是“区域与国别研究之欧洲研究”,在上海进行了五天的夏令营,经历了两场笔试、一场面试、三场讲座和一次游园。
欧洲研究项目的报名者一共四十五人,最终通过资料筛选得出参营者五人。我们在多日的朝夕共处中变得彼此熟悉,此时得知了结果,都在微信群里聊自己的打算。欧洲研究是个跨专业、多学科的项目,我们五人中有两人出自国政专业,其他三人的本科专业分别为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四个城市。最终的结果录取三人,一名为国政专业,其他两人为德语和法语专业。其实大家在夏令营中的表现都是十分优秀的,在闭营仪式中老师也表示了不愿意刷掉任何一人的惋惜之情。但是升学的竞争向来都是如此残酷,有人留下,就必定有人要离开。在这个夏天中,我受到过认可,也遭到了不少拒绝。值得庆幸的是在八月末,我收到了继武汉大学之后的第二份offer。
“我不是很想去。”学法语的同学在微信群中说,“我参完营才发现,我对文学而非政治更感兴趣。”
“那你要是最终确定了不去,能把名额让给我吗?”学西班牙语的妹子在群里发消息。夏令营就是这样一个学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方不满意,名额可以往下顺延。
另一名学国政的同学也私下戳我:“九月份最终确认之前你要是不来的话记得告诉我哦!”她是本科就是上外的学生,与她竞争让我倍感压力,但竞争的压力和最终的录取结果并没有让我们看对方“分外眼红”。我们都聊了彼此以后的打算,她将在九推中继续报考本校,我则会继续尝试投递两所在之前没有入营资格的学校。我坦言,如果九推中的两所目标院校没有接受我,我大概就会选择去上外,不会放弃名额。她顿了顿,发过来一句话:“那我们都要加油!”
“都加油!”我最后回复道。到了这个阶段,彼此都有清晰的目标,大家心知肚明,唯有祝福和拼搏四字不负青春。
【作者:2015级本科生 康乐 来自单位:政管学院 责编:燕隆姿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