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调研团成员 王嘉冕

发布时间:2019/08/24 09:19:58   点击:  

8月24日 星期六 阴

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探寻齐文化的开发发展现状。第一站,正是齐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从小到大生活的故乡——齐国故都,临淄。

走在往日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街上,我却好像是十几年来第一次如此认真地打量着这座城市。故乡和母亲一样,总是那不懂事的孩子最亲切又最陌生的存在。生于斯长于斯,却因为自以为熟识而步履匆匆,未曾细看。今天,我便以一个游客般的视角,认真地、欣赏地观察着每一处街景。

我们发现,齐文化的踪迹在临淄城区随处可见。刚进入临淄地界,一座红色的古车马式样标示牌便映入眼帘,上面以白色字体书写着古体的“临淄”。区政府门前的广场上,两人踢蹴鞠的塑像栩栩如生,下方刻有“圣球之源”四字。沿街的墙壁上,四处绘着与齐文化相关的彩绘壁画,如蹴鞠图、古车马图和各种齐国成语典故;公交站牌和宣传栏上,有着古体“齐”字、古车马、古体“世界足球起源地”等图案和字样。我们走进一家名为“蹴鞠娃”的齐文化特色礼品店,架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孩童塑像,或手抱蹴鞠,或头顶蹴鞠,或飞身踢球,或捧球微笑,个个小巧精致、憨态可掬,惹人喜爱。

临淄,齐国故都,蹴鞠……这几个词语,自小便潜移默化地印入我的心中。我穿梭过不知多少次的稷下路、桓公路、雪宫路,我的母校闻韶小学和遄台中学,这些古雅的名称,在我还不知其意的时候就已经融进了关于“家”的记忆。尤记得初到山大,看到“稷下广场”这一名称时我的激动,记得我兴奋又骄傲地告诉朋友:“‘稷下’源于稷下学宫,是古齐国的学府,历史上的第一所官办高等学府。它当年就开办在临淄,现在临淄还有以‘稷下’命名的道路、生活区和学校呢……”

记得初中时学校有一门课程叫作“齐风流韵话临淄”,当时不以为意甚至颇感可笑,如今只遗憾没有再多认真学一些,再多了解故乡一些。但看到今日之临淄景况,我又倍感欣慰。临淄人民对齐文化的重视与日俱增,对齐文化的宣扬有目共睹。相信临淄年轻人也将在越发浓厚的齐文化的滋养下成长,临淄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将重焕昔日的光彩。


【作者:2017级本科生 王嘉冕 来自单位: 责编:甘传昀 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