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莱日方长”团队成员 赵琳

发布时间:2019/08/26 10:15:38   点击:  

8月26日 星期一 阴

从2013年的“济莱协作区”到2019年的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济莱一体化”成真。莱芜并入济南不仅仅是政策的调整问题,更是民众的接受问题。对此,我们不禁产生疑惑:“济莱一体化”是如何为民众得知并了解,又是否被民众理解接受?于是,山东大学文学院“莱日方长”团队一行人来到济南市莱芜区,开始了一天的采访活动。

上午九点半,我们来到了济南市莱芜区城乡交通运输局,采访了财务室的苏阿姨。阿姨告诉我们,“济莱一体化”确实给莱芜带来了积极影响,例如养路费的取消、医疗资源的使用及医疗手续的简化等。在阿姨看来,这次的行政区划调整从长远来看对大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只有跟随新政策才能走在前列。并且莱芜并入济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成果是需要长远来看的。

下午两点,我们去采访了现济南日报报业集团鲁中分社(原莱芜日报社)负责发行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我们发现,“济莱一体化”带给他们的影响很小。作为报社的发行人员,他并没有体会到“济莱一体化”给他带来工作上的变化,这是因为合并之后,报社发行部门的人事基本没有变更,工作职能也没有太大变化,受众群体也主要是政府部门及机关事业单位,同样基本没有改变;而作为较年长的一辈,他告诉我们,出于对家庭等方面的考虑,和他差不多年纪的报社职工们都不太想离开莱芜这片他们生长了几十年的土地,哪怕济南的发展机会更多些,所以目前在生活方面也就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在两次采访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宣传问题。无论是苏阿姨还是报社工作人员都告诉我们,在正式的“济莱一体化”政策落实之前,民间有很多关于两市合并的小道消息。这也就造成了原莱芜市民对此政策的一些误解,甚至于产生了抵触情绪。我们知道,宣传是民众理解政策的最好途径,良好的宣传方式有利于促进民众更好地接受、理解政策。也许我们的宣传政策可以再“接地气”一些,再多一些。

今天在莱芜区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了市民的部分心理,这有助于我们更理智地看待“济莱一体化”。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会从更多的职业入手,去了解济莱两地人民对“济莱一体化”的认识,以更好地了解这项政策。


【作者:2017级本科生 赵琳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甘传昀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