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3 08:48:15
点击:
中秋之夜,我和同学视频,隔着薄薄的手机屏幕看到了圆圆的一轮月亮,才第一次感觉到一点“千里共婵娟”的意味。在这个被一层又一层乌云笼罩的夜空下,怕是很难看到一点月光。看朋友圈里,山东的同学都回家了,没回家的也在和舍友或朋友们团聚,刚下过雨的成都现在就有了秋天的味道,我更加抱紧了手里的水杯。
今年学校里依然策划了新生中秋晚会,从同学发的一些照片、短视频里还能看到熟悉的身影,想起去年的合唱比赛,我们坐在台下看台上的人唱歌、跳舞、说相声,再看看身后挂着的月亮,觉得家其实也没有很远。明明不是第一次离开家过中秋,就是突然有一种身在异乡的感觉,走得越远,回望的心情就越迫切。或许是因为去年的中秋在自己的学校里,至少是和自己的教官、“战友”们在一起,在热闹的氛围里会自动过滤掉一些孤独的气质。
于是又开始想,当初为什么坚定地想来这样一个辗转将近一天才能到的地方呢。是想开阔眼界,感受不同的城市,想到另一片天空下做更无拘无束的自己。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人确实需要时间和精力,摆脱的东西越多,给自己留下的挑战也就越大,但也因此才能更加纯粹而无畏。无论当时做出的是什么选择,走上一条路就是选择抛弃另一种生活、另一番景象,但遗憾本身又何尝不是另一维度的满足。
我还记得,从学校离开的那天,是迎新的第一天。走之前在学校里把走过一年的路又走了一遍,报到的流程基本未变,新生或好奇、或憧憬的眼神也一如当年的我们。来来往往的人都拖着行李箱,我也是。我往校门外走,他们向里走,恰好相反的方向。白驹过隙,过去的一年是这样,即将到来的一年也是这样。年年如此。
团聚、团圆营造出的热闹气氛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内心的彼此挂念。很多时候,心中充盈,虽远实近。
【作者:2018级本科生 崔晓彬 来自单位:口腔医学院 责编:王浩铭 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