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7 10:13:17
点击: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听完“善行100”活动介绍之后,心中的满满疑问。怎么可能呢?完全不认识的双方,你说是为山区孩子献爱心,问人是否愿意为他们买100元的美术包或者200元的温暖包,真的会有人买吗?但事实是,这个活动数百所高校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十余年,累计为贫困地区、灾区小学生筹集善款约七千万元。内心的疑问与活动成果带给我的震撼,吸引着我最终参加了这项意义非凡的公益活动。
这些疑问一直到今天早上我们小队集合出发时还在我心里。我惴惴不安着,担心自己奔走一整天却一无所获。
已经忘了问的第一个人是怎么拒绝的了,大概就相似的几个理由,“我们是外地人” “我们赶时间”“我不感兴趣”……甚至有的人,把用来遮雨的雨伞以同样的方式遮住了与我的交流。我只想,哪怕是让多一个人了解这个活动也好,坚持着把活动介绍完,但直到我尴尬地说出最后一句“谢谢”,对方也没有再多一点的眼神。挫败、失望、委屈,甚至更加怀疑劝募活动的真实性。
但我遇到了劝募成功的人,在那个十字路口,又一次并不报什么希望地走上前。那位叔叔只是说“好的了解了,回头会捐的”,我只好要了微信、加了好友,期待着他可能会捐,但也担心只是搪塞之词。让我没想到的是,他过了一会就给我发过来了订单截图——他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买了一个美术包。突然就觉得,在自己从前都没有来过的街道上,居然真的有人相信我。世间茫茫如此,他们都是冒着很大的被骗的风险吧,甚至有时候刚说出口,我都觉得自己的语气像骗子——去买100块钱的爱心包裹,只因为愿意相信、愿意帮助!
直到我自己,亲身走到大街小巷,向每一个过路的人介绍这个项目,去向社会公众倡导人人可参与的公益模式。虽然绝大多数人,都只给一个冷冰冰的后背或者嫌弃地摆摆手,但我还是很感激。有的人愿意真的去帮那些山里的孩子们,他们有的人说:“我经常参与这样的捐赠,我和我儿子一起捐。”他们有的明明很忙,但还是会认真听活动内容,耐心地操作、填写信息。他们心里都存着对山区孩子、对社会最淳朴真挚的关心。
我还会继续走下去,即使被拒绝、被怀疑,但那些来自最普通的人的善心,山区孩子收到彩笔或棉衣时的笑容,给我足够可以坚持下去的勇气。
【作者:2018级本科生 崔晓彬 来自单位:口腔医学院 责编:宋尚谊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