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01 11:31:43
点击:
十五年前的冬夜,我曾站在刚刚建成的图书馆台阶上向远处望去。晚上八点多,校门外的宽广大道上鲜有车辆经过,连街灯看上去都那样萧瑟。
谁能想到,十五年前即将毕业的学生,兜兜转转回到这里,成为一名图书馆管理员。
入职已近三个月,朋友都说这工作太适合我:对一个书虫来说,还有什么比得过让她掉进一栋藏满图书的楼里更幸运?!
可这些就够了吗?
刚入职时,我跟老同事交流,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以前,图书馆位于雀园餐厅二楼时,借还书全由图书管理员人工操作。读者将索书条交给管理员,管理员从书架上找出图书交给读者。有一位管理员老师不仅熟记书籍的位置,还对书籍内容了然于心。一次,一位学生为了找一篇文章来借书,她要的书却全部借出。她正要失落地离去,刚刚转身却听到身后管理员老师的声音:“同学,你要找的文章,另一本书也有收录。”要说柳暗花明,就是那种感觉吧!
我一直记着这故事,看似简单的工作,要做好也并不容易啊!
今天晚上一位女孩子借了书,忽然对我说:“老师,您辛苦啦!这么晚还在工作。”我抬头望着她,心里像暖化了一样。她手里抱着几本书,有一本我也看过。我跟她道谢之余,试着跟她交流对那本书的想法:“余光中的散文总让我想起一个词:如歌行板。”姑娘来了兴致,点着头说:“嗯嗯,他特别擅长描写声音,读他写的散文就真的像置身其中一样!……”
待她离去,我忽然发现这份工作的另一分奇妙之处:与一群和自己一样喜欢书的人,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相遇,浅浅谈上几句是让人多么愉快的境遇!
我不仅仅是一个对经手的图书完成借还手续、将它们分类整理的管理员,我还可以做一个读者与图书之间的建桥者——搭建一座无形的桥梁,让书与读者相识相遇。而这座桥有多宽,取决于我对书有多了解,对这份工作有多喜爱。
我只是一座大学中图书馆里的小小管理员,能做的事情很少,可我却可以花费很多心思将这些事情做好,不是吗?
下班了,我站在晚上十点多的图书馆台阶上向远处望去。夜色中的城市灯火阑珊,初夏凉习习的风吹过,带来一阵槐花的清香。这时的景象与十五年前截然不同。我想,再过几年,这里应该会更美的。
【作者:工作人员 刘佳影 来自单位:威海校区图书馆 责编:郭涧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