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的365天征文 支教参加者 侯亚琳

发布时间:2019/11/01 10:00:12   点击:  

2019年1月,我作为山东大学春晖社彩匀阳光支教队的一员,来到了贵州省都匀市归兰乡奉合村,和十几位来自不同学院的山大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寒假。

这7天在水乡的日子,从早上六点半到凌晨12点,伙伴们都在一起。

清晨,鸡鸣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带着朦胧的晨雾,唤醒睡梦中的我们。大家在一起洗漱,山泉由黑胶管流进水池,带来大自然的亲吻。走到厨房,锅上的水已经架好,倘若贪睡了一会儿,早餐面已经煮好。阿姨做好了贵州剁椒的蘸水,还有生抽和小葱可以让清汤面变身。老干妈的故乡,蘸水带着炊烟的焦香,在舌尖绽放。当用绿油油的菜叶把面汤清理干净的时候,孩子们就笑闹着来了,为清晨的寂静添一抹暖色。

这里是山区,这里有梯田。用脚步丈量过奉合的群山,才懂得“大山里的山大人”究竟是多么沉甸甸的分量。

我的班里有一个伶俐的二年级小孩儿,我讲“黄昏”这个词,说夕阳与天边的云。他们不懂,这个小孩儿问我:“姐姐,你说的黄昏是不是下午大山上面的天空红红黄黄的样子?”于是我想起来,群山遮挡了他们的视线,而我讲的夕阳,在大山的下面,在大山的后面,在大山的外面。

我也曾从下午走泥泞的盘山路到夜晚,六公里,伙伴说我们绕过了4座山,拐了七个猪笼草形的弯。当我们走在大山的褶皱当中,群山逼压而来;当我们走到山脊的陡峭之处,群山如退潮般从脚下流走。

这里果然看不清红得浓烈的夕阳落日、看不到浓郁凝滞的黄昏,但在重峦叠嶂的缝隙间投射出清澈的暮光,东边的峰峦笼罩着烟雾一般虚幻而神秘的蓝色,又是分不清远近的时刻,是空间和时间的糅合——无所谓白天,无所谓夜晚,头顶上的天空还莹蓝得可爱,脚下的路已然模糊。这是大山里的黄昏,是没有过渡的残忍,也许在山的外面,太阳还没有落下,但是深山中的寨子,已经酣睡在大山的影子中了。

上课的最后一天,班里的孩子上美术课,作画的主题是“难忘的七天”。大部分孩子画的是上课的场景,被家访到的孩子画了家访,有的孩子画了头一天的落雪,有一个孩子画了黄昏。于是我觉得一切圆满——在心里,有人种下了走出大山的种子,形式多样,因人而异。

山大人走进大山,为大山的孩子,能走进山大。


【作者:2018级本科生 侯亚琳 来自单位:材料学院 责编:宋尚谊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