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学院辅导员 仇正梅

发布时间:2020/03/08 21:16:08   点击:  

3月8日 星期日 阴

通过看了多位优秀的思政课老师事迹,心中不免感到惭愧,通过学习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做的还远远不够。看着老师们和同学们那近距离的沟通,幽默的上课方式,另类的传授方法,不禁期待着自己也能够成为这样的老师,能够真正地帮助同学们领会思政课的真谛,教会同学们如何真正地做一个大学生。

若想要学生们相信自己所讲的内容,首先得先让同学们相信自己。中国第一本《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由曾经的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老先生所翻译,他在翻译的过程中,逐渐坚定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他的翻译,无数国人开始了解共产党宣言,并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思政课教师,首先自己一定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坚定的信仰。当代青年确立自己的信仰的办法就是好好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自己坚定地相信,才能够充满底气地向同学们传授知识,帮助新一代的青年确立他们自己的信仰。

既要潜心问道,也要关注社会。华东师范大学闫方洁老师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最高深的哲学起源于生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它关注的问题是和当下社会密切相关的,因为它就是对现代性、对以资本逻辑支撑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思。作为思政课老师,应该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理论回应现实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拉回到同学们的身边,从同学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当前流行文化背后蕴藏的新青年一代的思想需求,回应青年人的困惑。只有这样,用一种理性的态度讲科学,打破学生对思政课说教色彩的抵触,学生们才能够愿意去接受思政课,去真正理解思政课存在的意义。

此次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冉老师的课堂氛围。在我的印象里,思政课永远是沉闷的,无趣的,同学们会因为要抢后排位置而早点到教室,课堂上也只能靠点名才能让同学们起来回答问题。可是我在李冉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了同学们因为一个话题可以畅所欲言,总是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这是让我感到特别惊讶的地方。为什么他们可以这样的朝气蓬勃,总是充满着问题?原来李冉老师是根据问题导向,从现实的问题向同学们讲解同学们认为很枯燥的理论知识,他总是会在每堂课的前十五分钟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我想最初的大学生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了吧?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无论对错。李冉老师还有一个习惯让我触动很深,他总是在上课前要换衣服,嚼口香糖,他说他要给同学们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曾有古人看书前要沐浴焚香,今有李冉老师讲课前换衣换气,我想,这就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态度吧。

将理论知识和社会见识相结合,让同学们成为一个大学的人,独立思考的人。王雪超老师,为了让学生有获得感,台上一节课,台下十倍的时间演练,看到超哥面对空无一人的教室试讲,我心中不免惭愧,一个人要扮演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换位思考,掌控整个上课进度和同学们的接受程度,这是不容易的。王雪超老师提出讲好思政课的关键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既要追求理论的深度,又要让学生们喜欢听,这就需要我们的授课老师需要有强大的理论知识背景和丰富的社会见识,通过时事热点话题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学习。大学要培养学生们健全的三观,一门课结束,应该是要有一套成体系的思维方式,而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同学们通过学习老师思考的角度,思考的维度,思考的宽度,来进一步自我学习和消化,确定自己的三观和信仰。

强国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更独立。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现在的零零后学生,他们更愿意思考,越来越有思想,越来越有情怀。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是引导他们去了解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样的方式,贴近同学们的生活,让同学们知道只要你需要,我一定会在,成为学生坚定的后盾。

优秀的老师们总有一个共性,他们总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探索与同学们的相处模式,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受到同学们的推崇,不是没有缘由的。


【作者:辅导员 仇正梅 来自单位:能动学院 责编:杨小雪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