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有感者 王旭

发布时间:2020/03/28 10:08:19   点击:  

3月28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当我进入厨房,把腌好的鸡腿悉数入锅,锅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溢出沁人心脾的香味。袅袅炊烟被穿过窗槛的春风带到窗外,如同睡梦一般,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模糊。

多年以后,当我把鸡腿放进锅里过油时,我准会想起那个遥远的吃着满是蘸料的炸串的夏日夜晚。那时候天很燥热,漫长的晚自习让我们变得饥肠辘辘,涌动在炸串摊前的我们还在为一只鸡腿捉襟见肘。那个时候最先拿到串的朋友总是有些凄惨,因为经过诸多“只咬一口”回到主人手里的串,往往所剩无几。难以抗拒腊肠与茄子等食品过油后满溢的芳香,我常常要求摊主帮我把料蘸得多多的,把这个世界连同不开心一起,全部吞入肚里,烟消云散。夏夜的炸鸡腿和凉皮相得益彰,往往能迸发最不可思议的快感。油炸的高热量和凉皮的清凉,刺激味蕾又无比清爽。蒜汁更是必不可少,多多益善才好。

在这个世界变得同质化之前,美食店里更能感受出南北地域的千差万别。拿羊肉来讲,论味道繁杂的冲击,烤全羊,从羊肉入口的酥脆到咽下去咀嚼的松软;论滋味臻美的凝练,手抓羊肉,不加修饰的慢火细炖,肉味鲜美、不腻不膻;但若论香,油炸羊肉串无出其右。

大概是羊肉油本就很多的缘故,油炸羊肉串的香味简直独领风骚。一般的羊肉串或煮或烤,讲究把油慢慢溢出。但油炸羊肉串反其道而行之,像是重新进入美味的沼泽里,配上芝麻、孜然、辣椒面等蘸料,惬意极了。如果“汝王”有机会尝到,大概就是要“移封向炸串摊”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愈加理解炸和过油对美味提升的重要性。不仅是馓子、炸丸子、炸里脊这种传统年货,茄子、豆角很多蔬菜也需要过油保证它的口感和色泽。《红楼梦》里,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吃过一道茄鲞。制作茄鲞(xiang),要把茄子皮去掉只取净肉,切碎后用十几只鸡炼成的鸡油炸。茄子吃油,因此容易炒出肉香。更何况这道菜用鸡油炸,更透着肉香。用油去处理五花、牛肉等更是一绝。苏轼在苏东坡在他的《猪肉颂》写到:“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这里他只用清水慢炖,控制火候煮出肉香。若是东坡晚生个一千来年,吃到如今的“香炸五花肉”,定会“忘却”他所创的“东坡肉”的香味。只需把蚝油、酱油、料酒等腌制后的五花肉,摆在炸篮上即可。油脂堆满表面的五花裹上洗净的生菜,用当今的流行语就是“吃它!吃它!吃它!”

在济南生活了很久,亦有一道我很眷恋的菜品:“炸烧饼”。在山大北路那条街的夜市还未被取缔之前,有一家炸串摊始终是我夜宵的首选。在琳琅满目的夜市街上,我见证了它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选上茄子、包菜、鸡心、腊肠等配菜,再配上一个烧饼。烧饼可以切开或者用它把配菜卷起来吃。我更偏爱将它切开,这样蘸料可以与烧饼充分融合,那是挑拨味蕾的无法形容的香。浓浓烟火气的菜,透着的却是生活的清爽和脆甜。

所有的思念之情都是从胃开始到味蕾结束的,所谓故土难离、旧人难舍,其实说的就是只有最熟悉的人才最让人安心。一梦入混沌,烟火撞星辰。


【作者:2019级博士研究生 王旭 来自单位:数学学院 责编:王浩铭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