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30 09:00:34
点击:
“熊老师,咳咳,我今天下午量体温,有点觉得不对劲,体温有点高。”我看着手中的体温计,倚着书架,对电话那边的辅导员熊老师说道。
“哦好,秋实,你先别着急哈,我联系一下校医院的同事,马上过去,你就在宿舍里不要动。”电话那边传来略显紧张但有底气的声音。我放下电话,看着窗外,杨絮柳絮漫天飞舞,似在为这场战役中牺牲的医护人员与去世的患者默默哀悼。思绪又飘到了几天前,演练布防会上,校区领导一再强调尽可能还原真实场景。演练这天,看着桌上的温度计,我想,我也在尽可能还原真实吧。
尽管我对应急处置状况早已有耳闻:导员需要联系各个应急单位,在进入现场之前需要进行封锁、消杀,还要穿戴各种防护服,必是免不了一番周折,但是我这个“病人”心里还是度日如年:老师咋还不来啊,弄得俺心里怪紧张的。
一分,两分……约莫过了十分钟,伴随着喷雾机的嗡嗡作响,楼道里逐层传来浑厚的吆喝:“同学们都在宿舍里不要出来,咱遇到了点特殊情况,请大家配合。”我愣了一下,这声音……不是公安处的那位孙叔叔吗?上次摆展台的章还是他盖的。吆喝声逐渐近了,门一开,进来三四位工作人员,却是全副武装,不辨面貌。“同学,是你有点发烧吗?”哈,是校医院的赵老师。我赶忙回应:“啊,对,中午睡觉起来一量,38度5。”旁边同事做好记录,又递过来一支温度计:“再测一下好吗?”我刚把温度计揣到怀里,那边就开始发问了:“还有哪不舒服?去过武汉吗?咋回来的?车票多少号还记得吗?”预习过的我自是对答如流。
不一会,结果出来了,有发热症状,武汉旅居史,应隔离并请定点医院同志来做核酸检测。于是我在一群医生的前簇后拥下走出宿舍楼,熊老师还不忘给我做着心理疏导:“过年咋没回家呀?午饭吃的啥呀?别紧张哈,你看我都不紧张……”
等进入校医院隔离区,我和熊老师的任务就算正式完成了。闲聊之中,熊老师告诉我,医护人员着实不易,今天体验,这隔离衣真的闷得人心里发慌。不一会,全副武装的老师拎着几个黄色的袋子进来了,定睛一看,那不是我刚才看的课本?想想也对,它们也属于“密切接触者”!
结束之后,走在回宿舍的路上,闻着刺鼻的消毒水味,心理却格外安定:是啊,迅速,有序,周全,专业,有这样的防护团队,咱害怕个啥呢。
杨絮又照常起舞了,同学们也快要回来了吧。
【作者:2018级本科生 冯秋实 来自单位:口腔医学院 责编:赵雨晴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