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怡工作室成员 曹震

发布时间:2020/04/09 08:21:17   点击:  

4月9日 星期四 晴

疫情期间,为有效缓解毕业生焦虑心理,切实提升毕业生网络面试能力,导师吴少怡教授发起了以“降低就业焦虑,提升面试能力”为主题的线上团体活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全程参与了活动的每一环节。回顾这段经历,我深深难忘。

2019年6月,由导师吴少怡教授发起的吴少怡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成立初衷,是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在求学、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焦虑问题进行研究,并帮助同学们有效改善焦虑问题,提升面试能力。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我们原本计划在本学期进行训练成员招募,开展线下辅导。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有计划。

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让开学时间一再延迟。顺利毕业的压力、就业求职的焦虑、未来选择的迷茫,成为这个就业季里同学们共同面临的挑战。疫情之下,同学们焦虑情绪的蔓延,更加激发起我们的思考。“立足专业,我们能做些什么?”成为当时工作室成员们思考最多的问题。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不断在线上交流碰撞。随着碰撞的不断深入,以“降低就业焦虑,提升面试能力”为主题开展线上辅导的想法随之产生。想法一经确定,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查阅文献到方案设计,从模拟演练到程序调试,从学员招募再到后期筛选,我都全程参与。正式开团前,为确保课程质量,吴少怡老师为工作室成员进行了五次辅导练习,每次辅导长达3个小时。很多个夜晚,就在线上的学习探讨中度过了。

3月7日,经过半个月的精心筹备,第一次线上团体辅导终于开课了。为了保证辅导取得良好效果,我们的课程分为团体辅导、小组练习两部分。团体辅导由吴老师讲授,所有学员共同参与。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团体辅导并不能保证每个学员有发言机会。于是,团体辅导之外,我们工作室三位成员每人带领一个小组,围绕团体辅导内容进行课后练习,并督促小组成员完成打卡。

3月9日晚上七点半,我带领的第一次小组练习正式开始了。在小组成员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配合下,课后练习、分享体验、解答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完成得很顺畅。经过五次小组练习,随着我与成员们的交流不断深入,课程氛围也愈加融洽。无论是何种性格的学员,大家都能够通过小组练习发现问题,积极投入到讨论当中。依然记得在最后一次小组练习中, “收获”、“感激” 是成员们说得最多的词。而我,又何尝不是收获满满、感激多多?我想,这个过程本就是相辅相成。我要谢谢我的小组成员们,正是从他们这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一种由专业而来的价值感和满足感。

如今,线上辅导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的思考和探索还远未结束。在不久的将来,相信我们还会有第二期、第三期以及更多辅导活动。路漫漫修远兮,吾辈必将专业立身,上下求索,砥砺前进。


【作者:2018级硕士研究生 曹震 来自单位:哲社学院 责编:张名轩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