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0 10:00:55
点击:
今天晚上,响应团支部的号召,我在线上观看了以“劳动的青春最出彩”为主题的战疫团课。
首先是山大二院援湖北医疗队队长马承恩主任进行了分享。马主任和他的医疗队到达武汉的当天晚上就收治了29名重症病人。自此之后,坚守在抗疫一线几十天,直至最后一名重症患者出院。马主任的团队里也不乏90后的青年一代,此次疫情期间,他们打破了社会的偏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青年一代的担当。劳动不仅仅是体力和脑力付出,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缺乏责任心的劳动其价值会大打折扣。路遥的墓碑上镌刻“像牛一样地劳动,像土地一样地奉献”,我想,正是心中强烈的责任感让无数人兢兢业业地坚守在岗位上,在自己的土地上挥洒汗水。马承恩主任及其团队在疫情中展现出来的责任与担当、专业与敬业以及奉献精神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于团结合作,关乎顾全大局迎接困难与挑战的能力。
杜泽逊院长说,劳动是人类为了物质或精神的丰裕而从事的体力或脑力劳动。相比于不劳而获的空想,杜老师更笃信多劳多得。坚守着这样的信条,杜泽逊老师四年大学里除了教室,跑的最多的就是图书馆和书店。在当今信息时代,搜索引擎迅速发展,所有的信息都能通过一部手机或者电脑来获取。但是,我们却常常面临无法准确获取信息的窘境。对此,杜老师谆谆教诲说:“要想又快又多获取信息,第一步是老老实实静下心来看书,在脑子里储存线索,尤其是趁年轻,多看书,脑子里储存很多的线索。我们付出多少劳动,就有多少果实,你的创造力就建立在高高的金字塔的底座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也曾有过疑惑:一本几百页的专业书,在半年内学习,在考试周期间背完,往往没过多长时间,记忆里就只剩浮光掠影了,这样真的有意义吗?今天听完杜院长的一席话,我顿时有了醍醐灌顶之感,仔细想想,过往的浮光掠影其实都是未来的线索,能够指引着我们一步步走出独特的创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说:“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都是态度端正踏实工作艰苦努力得来的。”我想,不仅仅是文艺工作,各行各业都需要远离喧嚣的平常心、日积月累的沉淀和殚精竭虑的奋斗。劳动的青春最出彩,倘若在应该选择坚守的年纪里遗忘了初心,那么未来也会抛下我们,青春将真的一去不复返。
【作者:2018级本科生 崔晓林 来自单位:药学院 责编:杨小雪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