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生STAR班级骨干培训班学员 刘淼

发布时间:2020/04/11 10:31:59   点击:  

4月11日 星期六 晴

今日star培训的主题为《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及对大学生的成长启示》,李生策老师通过自己的采访实录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动人故事,从而引发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启示。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为民而生的一言一行、地头田间的一锄一犁,共同凝聚起当代青年学子的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的榜样力量,我们都应从中读取感悟、提升价值,跟随青年习近平的足迹探寻自己的青春之路。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回顾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无论是艰苦卓绝的生活困境,亦或是“黑帮子弟”的政治污蔑,都未能改变他的初心。从45年前走出延安、北上求学的那天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想信念便已在其心底悄然扎根,牵引其从优秀走向卓越。理想信念决定事业高度,广大青年要更将个人理想同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起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社会责任担当中树立远大理想。

至真至朴的人民情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指针。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用双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用内心感知人民群众的冷暖与疾苦,闯过“五大关”,办好“八大事”,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至真至朴的人民情怀彰显其“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品格。人民情怀决定价值航向,当代大学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用自身所学解决人民需求,时刻紧扣人民心声。

勤学好思的学习品格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法宝。在“上山下乡”的年代,社会文化资源匮乏,推崇读书无用论,青年习近平却始终做到“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即便身处困顿,也从未失去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成了他始终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担当、一种思想追求。勤学好思决定科学思维,作为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善于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做到知行合一,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通过读书改变中国。

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作为一名“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山大人更应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走出一条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内心的正道坦途。


【作者:2018级本科生 刘淼 来自单位:机电学院(威海) 责编:杨小雪 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