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团课聆听者 姬晓钰

发布时间:2020/04/17 09:55:01   点击:  

4月17日 星期五 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今天所开展的线上团课,让我对“劳动”这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的同时,也唤起了我的一些回忆。小学时,对劳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真正认识“劳动”是在中学。

我所在的中学会在初中二年级时的夏季有一个为期10天的农务活动,全年级同学参加,任务是一起去周边县城帮助农民收红辣椒。起初坐上前往县城的大巴车时,大家都十分兴奋,只当是一次令人开心的郊游,幻想着会有一间舒适民宿和温热的饭菜。然而当经历5、6个小时的大巴车后,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无疑浇灭了我们的热情。迎接我们的并不是我们所想的民宿与饭菜,而是三四间铺满草垛的平房——我觉得那甚至不能称之为房子,因为里面除了草垛什么都没有,没有床,没有桌子,没有凳子,甚至没有窗户。早上洗漱十几个人抢一个位置,接水有统一的时间,吃饭蹲在地上吃大锅饭,没有洗澡的地方……一切的一切都与我们所想的背道而驰。

第一次看见辣椒地的时候,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翠绿中映衬着点点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辣椒地让我这个生在城市的人感到些许的震惊。我还犹记得有同学看着这片辣椒地感慨:“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这片辣子地。”但当我真正开始摘辣椒的时候,才发现这片辣椒地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惊,还有无尽的噩梦。第一天,我们就收获了手掌大的蜘蛛、拳头大的毛毛虫、源源不断的汗水和全身肌肉的酸疼。晚上躺在草垛上,我不禁心想:“这就是劳动啊,伴随着的只有疲惫和痛苦。”

当我上高中得知“脑力劳动”这一词时,对“劳动”这一词又有些许的改观,然而此次让我对其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有很多种形式,体力上、脑力上、研究上、行动上……任何只要能够帮助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的,都可以称之为劳动。此次团课的嘉宾,志愿者马文啸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真正将自身所学融入到劳动,融入到为社会作贡献中,不计成本,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令人赞叹。让我不仅再一次认识了“劳动”这一词。劳动,是为了服务人民而存在,能够对他人有所帮助,就是对劳动最大的奖赏。

现在想来,中学时让我觉得痛苦的劳动经历,可能只是因为没有看见最后农民对我们的成果所展现出来的灿烂笑容吧。


【作者:2016级本科生 姬晓钰 来自单位:基础医学院 责编:王天歌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