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实践者 池英华

发布时间:2020/05/03 10:00:31   点击:  

5月3日 星期日 晴

香喷喷、油亮亮的咸鸭蛋可是有名的下饭好菜。适逢这个特殊的假期,我心血来潮制作了一坛中国传统餐桌美味。然而,我突然产生疑问,为什么市面上只有咸鸭蛋而没有咸鸡蛋呢?

经过一番资料调研,我找到了原因:一方面,鸭蛋虽然炒制有腥味,但其蛋黄比可达到35%,明显高于鸡蛋。而咸蛋中,最诱人的部分不就是黄灿灿的蛋黄吗?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鸡蛋的价值比鸭蛋高,改革前每户每月只一斤鸡蛋。对于如此珍贵之物,勤劳节俭的中华儿女自然是不愿意将其腌制食用的。但是,并没有资料称咸鸡蛋不可食用。这大大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蒸煮炒,怎么做都好吃的鸡蛋,腌制过后是什么风味呢?因此,出于工科生的职业习惯,我特地依葫芦画瓢地制作了一批咸鸡蛋,以期解除我心中的困惑。

经过一个月的漫长等待,咸鸡蛋、咸鸭蛋终于在今天重见天日!真相,呼之欲出!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敲开煮好的咸蛋,发现咸鸭蛋的蛋白相较于咸鸡蛋更加紧实,透明度也更低。再细细品尝,惊觉咸鸡蛋的蛋白咸度过高,且有一股异常浓烈且刺鼻的酒味。这是由于鸡蛋壳远薄于鸭蛋壳,所以腌制过程中所使用的高粱酒和大量盐分进入蛋白,导致其难以下咽。但二者蛋黄的味道相差无几,不过正如资料中所说,鸡蛋的蛋黄确实显著小于鸭蛋,吃起来,不够过瘾。总体来看,咸鸡蛋的味道远不如咸鸭蛋来得浓郁醇厚、恰到好处,也难怪鸡蛋只用于烹调而不是腌制了。

这虽是生活中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对我的启发却挺大。首先,优胜劣汰的规则贯穿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正如鸡蛋一样,在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肯定不乏有人抱着实验态度制作了咸鸡蛋,并发现其味道一言难尽,所以才没有大规模生产。其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不管是食材还是人,都可以发光发热,实现存在的价值。最后,生活中处处是科学。要常怀一颗疑惑的心,勤思考、发问,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大胆地动手验证。虽说不一定能解决什么困扰全人类的难题,但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也能帮助自己保持大脑的活跃度,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2018级硕士研究生 池英华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杨小雪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