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交通学院交通系教工党支部书记 蒋红光

发布时间:2020/05/18 09:33:44     

5月18日 星期一 多云

新冠疫情的爆发打乱了高校正常的就业安排,使得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布了“六稳”“六保”的就业工作指示要求。学校层面第一时间派出专项巡查工作组进驻各个学院,确保学生顺利就业。

作为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交通土建行业,我们专业往年的就业率接近100%,这也是我们招生宣传的亮点之一。但是,通过这次契机,我们在对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梳理时发现,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建、中铁等大型国企的施工部门,没有进入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基建和智能建造等领域。这说明我们的培养方向还要及时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

结合着当前的“强院兴校”和“一流学科”建设,从保障高质量就业而言,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是专业要加强顶层设计。老师们熟悉的传统行业面临转型,智能建造、智慧交通、新型基建等接踵而来,带来的是对科技和人才的强烈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要进行专业升级改造,做好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以适应当前国家、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要求。就在上周,我们联合校内多个学院,向学校申报了“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新专业,这对于学生培养和学科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开端,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抓实抓细、做好充足的软硬件储备。二是人才培养要加强供给侧改革。要与行业对接,尤其是重要的支柱型国企、行业龙头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他们对人才尤其是领军型高端人才需求更为渴望,这也符合我们人才培养定位。加强校企合作和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尤其是做好服务山东战略,打造山大品牌,在重点领域培养更多的山大系校友,引领行业发展。三要扩大我们的研究生内需。对于校内优秀本科生,提早创造条件,实现本研一体化培养。一方面,能让学生更早做好人生和职业规划,提高培养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校研究生的生源和本科生就业率。

新专业的建设和高质量就业率的提高,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却是我们加强内涵建设的具体表现,值得老师们为之付出不懈努力。


【作者:党支部书记 蒋红光 来自单位:齐鲁交通学院 责编:龚英杰 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