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7 10:05:00
点击:
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我参加了持续一个半月的关于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强院兴校多个方面的学习,感触颇多。既因培训带来的深化认识、拓宽视野而高兴,也因原本的思维保守和如今的本领恐慌而焦虑。通过学习,我关于强院兴校和具体的工作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每一名山大教职医务员工都应有大局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如今,我们既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仰望,看到时代需求和国际、国内环境。这几年美国对技术的封锁,以及如今疫情的现状,使得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的建设,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2020年1月教育部出台强基计划是最好的佐证。落脚到学校的发展,我们既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对标国家发展战略,结合自身特点,着眼长远、着眼大局,才能更好地强院兴校。结合自身工作,作为一名基层辅导员,大局意识就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是引导者,引领学生在时代的洪流中秉承“四个正确认识”,引导学生将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厚植家国情怀。比如我所在的翻译学院,如何以国家战略为指引,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引领学生思考专业发展。大局意识还体现在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三全育人”的积极性,发动教务老师、专业老师、校友等多重资源,搭好台子,让各种角色一起形成培养学生的合力。
每一名山大教职医务员工都应有主体意识。强院兴校是在“放管服”视野下更好地强化学院的主体性,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落脚到学院,强院兴校不是学院某几个人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专业老师、每一个行政人员的事情。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人人都有这种主体意识,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去思考、谋划,减少搭便车的想法,才会有真正的未来可期。结合自身的工作,作为辅导员,00后小萌新们在拥有个人能力突出、知识面广等特点的同时,也有集体主义观念较淡的情况,如何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这种认识不是短、平、快的快餐式,而是长久持续的。结合疫情而言,我们国家的群防群控以及一声令下、万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等事迹,让很多“后浪”们燃起了极大了爱国热忱。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因一个事件才点燃我们的爱国和集体主义,而是让这种情怀、这种认识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理所当然。
每一名山大教职医务员工都应有主动意识。主体意识只是在认知层面,并不等于主动,主动意味着要聚焦于行动层面。如何让大家真正“动”起来是作为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这种“动”起来可以基于硬指标和软文化两个层面促进。硬指标是基于制度和保障,达到“要我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学校要完善治理体系,学院同样也要完善治理体系,只有深入结合各自工作,通过不断供给先进、科学的体制机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明晰导向、职责和激励机制,才能激发每个人的内生动力,更好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软文化是基于文化、氛围和仪式等方面,让大家真正融于组织体之中,达到“我要做”。可以是因危机意识和本领恐慌从而“我要做”,也可以是因为责任、情怀从而“我要做”。在这种规章制度和文化氛围的共同作用下,每一个山大人都主动作为,山大的明天必将美好。
作为一名山大人,我辈定当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强院兴校、强校兴国行动中,在实现学校“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中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工作人员 周守玉 来自单位:翻译学院 责编:李兵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