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0 08:36:32
点击:
“叮铃铃……”一阵吵闹的铃声把我从美梦中叫醒。又是崭新的一天,一切如常,不免让人觉得乏味。起床洗漱后简单吃了点面包,我便奔向实验室。小雨淅淅沥沥,温度刚刚好。我原本以为去得并不晚,但办公室门口却已经有了八九把雨伞。“嗨,师姐”,“师兄,早上好”……原来那么多师兄师姐早早就到了办公室开始实验。在师兄师姐们的感染下,我也穿上了实验服,拿上了实验方案纸。
我的实验前期主要是进行细菌的培养,配培养基是每天必做之事,我总是戏称为给细菌“做饭”。由于我的细菌是纯菌,因此要避免一切外在细菌的进攻。“无菌环境”这个概念贯穿我的实验始终。小到去离子水、枪头,大到培养皿、锥形瓶,一切要与我的细菌接触的东西都需要灭菌,避免杂菌的污染。于是,这就开始了漫长无休止的准备工作……
今天的任务是把细菌活化,去离子水、锥形瓶、培养基、培养皿、枪头都需要在121℃温度下灭菌20分钟。虽说只有20分钟,但其实从开始升温到灭菌20分钟,再冷却到80℃,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因为放进去得晚,于是我就这样错过了午饭,赶到餐厅的时候只有去超市买面包的份儿了。回到办公室,趁着灭菌还没完成的时候刷了几个培养皿。时间一到,我就立马带着我的“小可爱”和这些灭完菌的实验用具去了K1。无菌操作台在K1,我需要将菌带去K1活化、接种;培养箱在K5,我需要接种完再带回K5。倘若在K1到K5的路上,遇见一个穿白大褂、抱着保温箱的女生,九成的概率是我。
忙完这一切已经六点多了,幸运的是我赶上了晚饭。一天没吃正当饭的我买了俩肉菜,师兄看到了,说我“生活不错呀”。我正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不知何时能吃上一顿,可不得狠吃一顿。
晚上写了写作业,发现已经十一点半了。正准备关灯走人,却发现张建老师办公室还亮着灯。我以为是老师忘记关灯了,于是推门进去准备把灯关上。刚把门打开,老师问:“谁呀?”我这才知道,原来张老师还在工作,这认真的样子正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容易。优秀的人比我更努力,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作者:2019级硕士研究生 周璐璐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冯加香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