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2 10:00:37
点击:
《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实施强院兴校行动的意见》指出,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夯实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切实以强院带动兴校,推动学校整体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是当前学校、学院发展关键和重心。
我本人所在的国际创新转化学院,以强院兴校意见为导向,以《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为指导,以“新学院、新学科、新任务、新机制”的建设理念为方向,以建设“创新转化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为目标,致力于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发展、国际化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可以说为我们科研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环境与实际支持。
作为一名科研教师,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是本职工作,而这其中,新学科建设的任务尤其重要,直接决定了学院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程度。但是新学科如何建设,从哪些方面入手,建设到怎样的程度,对我来说都是模糊的未知数。幸运的是,在强院兴校学习过程中,有幸学习了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部王志鹏部长关于“增强学科意识,树立学科思维”的讲座,其中提到的一个观点使我深受启发:学科建设反映在学术方面,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这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这一观点让我茅塞顿开,在我讲授和研究的创业课程中,创业思维与这一观点不谋而合,恰好可以作为新学科建设的思维导向和努力方向。
所谓创业思维,是指如何利用不确定的环境创造商机的思考方式。其中的核心逻辑是效果逻辑(或者叫手段导向Effectuation),强调的是从现有的手段开始,设想能够利用这些手段采取什么行动与实现什么目标,强调的是做你能够做的,而不是根据预测的结果去做你应该做的。
创业思维是基于创业实践提炼出来的普适性规律,如果将创业的过程视为“从0到1”的过程,那么“创新转化学”这一新学科的建设则可以视为“学术创业”过程的一部分,要致力于实现新学科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演进过程。而且与创业实践类似,新学科建设过程中同样要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政策环境、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其他新学科尤其是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等,势必会对新学科建设的方向与力度产生影响。
但是在创业思维导向下,这些不确定因素并非是障碍,之中其实蕴含着很多机会。尽管我们难以预测新学科究竟会建设到何种程度,但是我们可以基于自己的研究积累不断扩充“手段/方法数据库”,经不断碰撞调整完善后,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尽管我们无法精确掌控新学科建设的进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每一次项目的申请、每一门课程的建设不断积累经验;尽管我们难以规划出新学科究竟包含哪些模块,但是我们可以基于既有及未来的师资情况,灵活地、有重点地开展具体工作,在过程中不断明晰出新学科的整体架构。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经验及各项工作的不断积累,相信“创新转化学”一定会成为前沿交叉学科的鲜明代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学科建设任重道远,但只要方向是对的,努力就不会白费,不求一夜成名,但求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稳、走远。
【作者:副研究员 刘振 来自单位:国际创新转化学院 责编:杨小雪 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