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基因编辑:应用与最新进展”暑期课程参加者 彭璐

发布时间:2020/07/12 08:42:31   点击:  

7月12日 星期日 晴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为期4天的暑期海外课程“CRISPR基因编辑:应用与最新进展”已经结束了。尽管只有四天课程,但这些知识与见解已经满足了我选课时对于课程的好奇与期待。课程由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副教授祁倩老师主讲,基础医学院遗传学系李曦老师为课程负责人——两位老师跨越清晨与深夜的时差,共同为30位同学讲述了基因编辑的前生今世。

还记得选课前,我看到了选课手册上课程描述的第一句话:“CRISPR技术的出现对于基因组编辑领域而言是革命性的进展”,这句话让我眼前一亮。科研是每个医学生绕不开的部分,也是贯彻大部分医生职业生涯的主题之一,但临床工作与科研之间连接的断层让很多医学生对科研望而却步。CRISPR课程便是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结合目前基因编辑领域的科研最新成果,以疾病为例解释其原理和目前技术对临床的回馈。在这样的想法下,我选择了这门课程,并且在老师的讲解下如愿以偿,对科研有了更深的了解。

回忆上课时的点点滴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师的耐心细致。在演示操作步骤时,老师带领我们用不同的网站发现编辑区域、设计引物、序列扩增。尽管序列十分简单,使用的数据也是老师前期处理和准备好的,却还是让我们信心大增,对课程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大大增加。在其他部分,老师也不是照本宣科,始终注意目前新技术与案例的结合,并在每个知识点后附上参考文献,方便我们查阅。

线上学习总会有许多波折,网络卡顿就是绕不开的大山。第二节课时,由于网络原因,许多同学听不到老师的声音或是没跟上节奏,老师就多次重复,确保每个同学都掌握知识点。那节课结束时,时钟已经指向中午十二点半,而大洋彼岸的老师那边已进入了深夜——回忆起这些,我心里不免泛起感动。

四天的时间说长不长,上课的时间仅仅16小时,说短却也不短,却足以引起学生的科研兴趣。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能在即将步入临床前报名参加这样一门有意义、有深度、有广度的暑期课程,我感到十分荣幸。而且,让我更庆幸的是,在自己即将踏入大四的关口,两位老师帮我明确了自己对科研的热爱,打消了曾经的种种犹豫,让我意识到自己目前的不足,但更让我看到自己未来的无限可能。


【作者:2017级本科生 彭璐 来自单位:基础医学院 责编:冯加香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