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研者 李颖章

发布时间:2020/07/23 09:28:41   点击:  

7月23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是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天,今年的社会实践有些特殊,因为疫情的原因,只能在家乡附近进行调研。但我也趁此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探寻了一个小村落的红色文化和它的那段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见证了红色热土上的新变化。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高平市,在这片长平大地上,瓦窑头村镌刻下了一段红色的记忆。一大早,我便来到了这里。村口镶嵌在红色党旗上的“瓦窑头”村庄名雕塑已然昭示了它红色的历史基因。我先见到了村党支部袁书记,他向我介绍了瓦窑头村的红色革命历史。这里是高平早期革命发祥地,体现了四个“第一”:1926年,走出了高平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人袁致和;1927年,组建了高平第一个 “中共特别支部”,同年成立了高平第一个农民协会;1938年诞生了中共高平历史上的第一个党支部。在整个革命战争时期,瓦窑头村先后涌现出数百名革命精英,有着“红色瓦窑头”的美誉。

随后,村里的史委员带我来到致和广场,雄伟高大的袁致和雕像伫立在广场正中央,瓦窑头村27位共产党员的头像环绕在广场周围。再往前走,是革命烈士纪念馆,展厅分四部分,丰富的图片壁画上详细展示了瓦窑头村从1926年到1949年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史实,馆内还收藏着很多珍贵的实物。史委员给我讲述了很多当年的历史事件,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场轰轰烈烈的“驱陈倒刘”运动,在高平播撒下了第一颗红色的种子。接着,我们来到村北,先后参观了袁致和、袁凤鸣等老革命前辈故居,以及八路军115师兵站、农民协会等革命旧址。草帽、煤油灯、贴满《申报》的墙壁、方桌小长凳……我仿佛走入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看到了一群怀揣理想、激情飞扬的年轻人在为民族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

参观结束后,袁书记告诉我目前瓦窑头村正在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造红色旅游,并发展了“玉露香”果梨特色产业。今后将是“革命教育+田园采摘+特色民宿”的一体化发展路径推动乡村振兴。“现在咱们村年接待各团体及游客人数已有上万人次,被市里评选为‘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袁书记指着村委会门口挂着的多个荣誉牌,一脸自豪地说。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今天的红色之旅,将会始终提醒着我传承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2018级本科生 李颖章 来自单位:新闻学院 责编:王浩铭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