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28 08:24:05
点击:
7月20日召开第一次谈论会以来,“新火”宣讲团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前期准备工作。作为负责宣讲工作的同学之一,我也在认真的搜集资料、制作课件。7月28日,我们召开了宣讲成员的小组会议,讨论课件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按照团队计划,我们的宣讲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理论知识,结合相关事例,从宏观角度回顾战疫期间党和国家及时而有力的战略部署;二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的发言,介绍战疫英雄的故事;三是分享山东大学抗疫事迹与外院抗疫故事。
小组会议之前,包括我在内的三位宣讲成员已经制作好了属于自己那一部分的课件。于是,我们举行了线上讨论会,三个人轮流展示了自己的课件,讲解了自己的思路,由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修改意见。
我负责的是第二部分——从新时代青年角度介绍战疫英雄故事。讨论发现,我的课件存在一些逻辑问题。按照以往的模式、结合搜寻到的资料,我的课件由时代背景、习近平主席给高校师生的回信节选、抗疫英雄事例列举以及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介绍四部分组成。然而,每一部分看似都与主题相关,但各部分之间又缺少了必要的联系,仿佛棋盘上四零八落的棋子,无法连贯地阐释主题,凑到一起并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思考过后,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逻辑,理清思路,分析各部分材料之间的关系,通过增加衔接句的方式,更清晰地体现课件的逻辑关系,帮助听众理解。
此次宣讲的目的是通过介绍抗疫英雄的事例,加深听众对新时代中国青年使命与担当的理解,进而激励其切实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介绍时代背景可以让听众明白时态紧急,激发人的责任意识;有了思想准备之后,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便可以为听众提供行动指南,让人有前进的方向;抗疫英雄的具体事例,可以进一步具化青年人承担责任的方式方法,以实例引领听众;最后一部分介绍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可以总结前文,加深印象。理清逻辑关系后,课件的内容也更为明了。
这次的讨论会,从侧面上让我反省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宣讲不是形式上的问题,而是真的要让听众有所收获;不是简单地转述原理,而是要有自己的主张;不是一味地堆砌材料,而是要借用材料深化主题,引发人的思考。
【作者:2017级本科生 张明娟 来自单位:外国语学院 责编:张名轩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