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社会实践团队成员 范益宁

发布时间:2020/07/29 10:24:20   点击:  

7月2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我们“未·见”社会实践团队写社会调研报告的第三天,也正是在今天,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多遍修改、多方线上采访、利用多个数据库查找资料,我完成了自己长达8042字的调研报告。

“未·见”之名,队长陈欢迪同学阐释为“未来之见”之意,意为小学生从科创课程所得到的收获和成长一定会在未来显现出来,并陪伴孩子一生。这也是我们针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我负责小学二年级的问卷制作和调研报告撰写。队长与负责接收问卷的愚一小学向红分校老师非常认真负责,从问卷刚刚做出来到最后发布给全校学生,这之间我们前前后后修改了八遍之多。虽然我们制作问卷的时间相对较长,但我们的问卷逻辑严密,内容质量高。我们整个团队的队员都从制作问卷这一件小事中学到很多道理:对待任何事情都应保持严谨踏实的态度。

问卷收集于25日晚24点结束,之后我们就开始了调研报告的撰写。首先是文献综述部分。我之前从来没写过文献综述,写之前确实感觉无从下笔,我通过知乎、百度查阅了文献综述如何去写,基本流程等信息。队长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但由于我们每人对应不同的年级,具体的资料还要自己去搜索。我通过知网、读秀等平台搜索查找相关文献下载下来,阅读相关文献就用了接近一天的时间,查阅之后再写综述就感觉相对较顺畅了。

接着是问卷分析、建议及改进措施、展望的撰写。在分析问卷数据、查阅线上资料的同时,我也采访了在北京北大附中附属新升分校上小学的侄子和在美国洛杉矶Westhoff Elementary School上小学的侄女关于小学科创课程系列内容,从而使我的调研报告更加充实。

从“未·见”赴上海市长宁区愚一小学向红分校科创课程内容调查实践中,我收获了很多,也学习了很多,对于小学科创课程这个课题我希望我们可以在今后继续深入研究下去,为我国小学科创课程的设置提出更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想法。


【作者:2019级本科生 范益宁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张名轩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