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03 09:08:52
点击: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身为没有任何经验的小白,我与自己熟知的几位好友抱团取暖成立了“下一站”社会实践团队,兴致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乡音不改,故土依旧,怀着为家乡作贡献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回乡调研的路程,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探究家乡城市发展的奥秘。
我们的实践团队成员均来自山东大学,来自多个学科与地区,文理工兼备,可以集中各学科思维优势,希望结合自身体验和生活实际开展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城市其城市公共交通站牌间距差距悬殊,于是我们把实践主题定位成通过实践调查来对城市公交车站间距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
开展实践前,我们拨打了热线电话与当地公交公司联系,咨询关于公交车站牌之间距离的设置、公交线路范围等问题,获悉不会有明确的距离信息,因此需要实践测量。之后团队总结并讨论问题,包括该社会实践项目的可行性与实践价值、衡量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准、开展方案等,并反馈给指导老师,被认可后大家这才安心投入实践中去。在探究具体经济发展与公交车站间距的关系之外,我们还尝试拓展延伸,比如乘坐公交车的主要人群,造成公交站牌间距不同的原因,是否造成居民出行不便等问题。“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QQ群内消息99+已成家常便饭,在此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获益良多,我们也初步萌生了服务社会的意识。
对于我们的实践主题:关于公交站牌间距与城市经济发展状况调研——以山东省内部分大中小城市为例,我们是通过居家线上实践或者分别在家乡线下测量公交站牌间距,探讨其与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关系,这也是疫情期间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适方式。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发现了公交车线路的基本规律,还通过查阅相关论文、组内讨论、联系指导老师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尝试提出合理优化方案时,又自觉真正做了城市的主人,真是一份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的社会实践项目即将结项了,在做此次社会实践前,我常常疑惑公交车为何不走直线,但每次坐公交车都不会多想什么。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了解到公交车线路分布的很多细节,比如一个线路的公交车一般都有大体走向,但为了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导致了公交车的路线经常拐弯。在车站间距上,大城市的两站牌距离比小城市远;在路线长短上,大城市的公交车运行路线往往更长等等。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下一站”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加强了对所在城市的认识,提高了社会参与感与价值认同,我们一起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建言献策,意义非凡,颇有成就感。虽然社会实践项目即将结束,但也有足够的体验可以回忆,依依不舍,不虚此行。
【作者:2019级本科生 侯鑫垚 来自单位:经济学院 责编:张名轩 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