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成员 马田昊

发布时间:2020/08/08 09:33:50   点击:  

8月8日 星期六 阴

今天,我们约了县农业农村局王科长推荐的回归昌乡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陈龙老师。八点半我们出发,从乡城里到乡下,路边的景色和田地也在变化,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我被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水稻田吸引了,农民们正在辛勤地劳作着。路边,我们见到了早已等待的陈老师。

见到他的第一面,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他的身份,根本看不出来他是一个农场主,仿佛是一个小资的经营者。走进他的家中,他兴致勃勃地跟我们介绍了自己以及他的“事业”。陈老师今年46岁,已经当爷爷了,经营了二三百亩的农田,主要种植水稻,获评沂蒙乡村之星、临沂市十佳农民、临沂市优秀农艺师等,学历并不高的他却拥有6项专利的加持。陈老师的农场获评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在2018年被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全国首届职业农民论坛。

在我看来,二三百亩的田地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为什么能够干出这么大一番成绩?在交谈中我得到了答案:成功不是偶然,脚踏实地才是成功的捷径。

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依托,从事种植经营,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种植的农作物,自产自销。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农民,是一种可复制的模式。陈老师20多年的种植生产经营过程,已经把家庭农场做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从最初以家庭为单位到以集体为单位的跨越。他介绍说,自己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种植者,而是一个经营者和管理者。他已经成立了新型农民发展协会,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带领当地农民在现代化农业的路上越走越远。提到这一点,陈老师非常自豪,他代表的已经不是他自己,而是回归昌乡乃至郯城县的万千农民。自己的家庭农场已经成了一个标杆,在业界成了领头羊,带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创业之初也遇到过许多问题和挫折,比如面对零散土地的承包,和一些天灾人祸、巨大损失后家人的不支持,但是我坚信通向成功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地磨炼,不断地吸取经验,才能使规模化的家庭农场模式更加成熟。要脚踏实地,以技术为依托,好钢用在刀刃上,要高标准高技术高效率地生产。”听了这一段话,我非常有感触。是啊,哪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呢,挫折不仅仅是对事业成熟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乐观心态,加油!


【作者:2019级硕士研究生 马田昊 来自单位:法学院 责编:国千卉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