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旅小队”黄河流域旅游发展状况调查团队成员 冯立莉

发布时间:2020/08/12 09:09:39   点击:  

8月12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我们“齐旅小队”针对德州市齐河县等黄河流域旅游发展状况进行调研的第三天,我们团队的调研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根据前期对齐河县相关资料的整理,我们已经了解了文旅融合以来齐河县旅游业的创新和突破,在此基础上,我们团队今天带着疑问与思考对话深入齐河县大清河水利风景区、德州德百温泉度假村和古桑文化村落考察的徐老师。

上午9时,团队成员召开线上准备会议,对访谈问题进行梳理。屏幕外,来自五个不同地区的队员各自经历着属于自己的炎炎夏日,屏幕上,五颗心为着同一个目标而热切紧张。经过1个小时紧锣密鼓的准备,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下午3时,我们团队五位成员和徐老师都准时上线了。徐老师首先就目前齐河县黄河流域旅游开发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德州市黄河段共有三处与黄河文化相关的景点,分别是黄河国际生态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以及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齐河县目前拥有黄河水利风景区、以及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可以说调研地区的黄河旅游业发展在山东内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化旅游方面,调研地的鲤鱼文化、村居文化、渡口文化等经历传承与发展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接着徐老师就最近考察的三个旅游目的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古桑文化作为德州市黄河流域的特色文化,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心血。众所周知,黄河历史上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公元前602年、公元1048年,黄河主流两次流经夏津,行水759年。改道后在夏津留下了30万亩沙河地,称之为“黄河故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夏津人经过长期的探索,走出了以桑治沙、植桑造林的恢复生态之路,现遗存4百年以上古桑树2万多株,2014年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夏津县也据此开发多项文化旅游活动,我们一致认为这是黄河流域人民智慧的见证。

在交流会过程中,徐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了驻夏津前屯村省乡村振兴服务队潘处长和孙博士的美丽乡村成果,古桑文化村落也会在大家的期待中迎来开业。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被旅游区景色所打动,也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一代代旅游规划者的巧夺天工所折服。

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疫情期间给旅游业造成的重大打击,在旅游业的回温阶段,各个旅游目的地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并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对于文旅融合背景下黄河流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我们也在继续前行中。相信通过对德州市的调研,我们将会对黄河流域旅游发展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将贡献出切实可行的“德州方案”。


【作者:2019级硕士研究生 冯立莉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冯加香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