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3 09:38:11
点击:
今天,我作为团队实践接力的第四棒,在我居住的社区附近展开了对社区居民运动健身基本情况与意愿的实践调研。
首先我以所在的社区——柏丽花园小区为中心,通过观察与记录,对社区附近的健身器械类型与数量进行了清点,统计了附近可供居民运动健身的场所,并按照健身场所所在的位置绘制好了分布图。
随后,我选取了两个时间段,来到其中一个健身场所,统计在同一个健身场所内不同时段的人流量。经过上午和下午两个不同时段的观察,我发现,在傍晚时段(16:30—17:30),来运动的人相对较少,且多数运动者是一些老年人,超过半数的健身器械在此时段长时间处于空闲状态。在清晨时段(6:00—7:00),外出运动的人非常多,运动类型也更为丰富。在人流量高峰的清晨,多种健身器械出现“超载”的情况,即多人共用一个健身器械。

在统计完人流量后,我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外运动健身的社区居民,采访到的社区居民普遍对运动健身的重视程度较高,运动频率相对稳定,基本都保持每天一次或两三天一次。
我所居住的柏丽花园小区于2015年建成,初建成时,因附近居民相对较少,运动器械的数量足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近两年来,随着周遭绿洲华庭与泰和雅筑两个小区接连竣工,附近的居民逐渐多了起来,但附近的健身器械数量并未得到扩充,仍保留原有的水平,因此才会出现在运动高峰期健身器械“供不应求”的现状。在今天的采访过程中,多数居民都表示,希望健身器械的数量能够得到增加,缓解“人多位少”的情况,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健身需求。
经过今天的实践,我对我们社区居民运动基本情况和运动意愿有了初步的了解。相当一部分居民对于运动健身的重视度很高,运动频率相对稳定,但运动器械在不同时段的接收量有较大差别,高峰期未能较好地满足附近居民的健身需求。同时,健身场地类型较为单一,缺乏篮球场、游泳馆等大型健身场所。
后续我还会对我们的调研结果进行整理,虽然调研过程中天气炎热,但总觉得我所做的事情有足够的意义,心就平静下来了。
【作者:2018级本科生 郭涧蕙 来自单位:外国语学院 责编:冯加香 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