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22 09:33:06
点击: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早在汉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就已经重视到农业对国家富强与稳定的重要性,8月中旬到下旬,我所参与的经济学院“Smart农业服务专家”调研团赴盘州市、德阳市等地开展的农业调研活动完满结束。疫情期间安全起见,我没有离开所在地,可是在一次次与调研队成员的对接连线中,面对不断更新反馈的当地农业发展情况,我也感触并收获颇多。
今天我们团队再一次云端相聚,为一周的两地农业调研成果归纳总结。初期团队队长通过电话和贵州盘州、四川德阳当地政府农业部门联系相关接洽事宜。调研中,盘州所在地调研员通过电话与驻扎在当地的行政村调研员取得联系,并进行关于当地农业发展的线上访谈。在交流中发现,尽管于201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盘州退出贫困地区序列,但是该地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仍然存在大量问题。从往昔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看天吃饭”的农业现状和单一为苞谷、生姜作物种植,到后来的农业发展模式略有改观、蔬菜基地等蓬勃兴起,盘州农业发展在向好向善的大趋势下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农业数据混乱、病虫害威胁等等。听了盘州所在地调研成员的介绍,我又想起疫情期间出现的屯粮乱象,还有那些在风口浪尖“闹极一时”拒绝向中国出口粮食的国家,“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8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的铿锵话语早已道破天机。
接着,四川德阳所在地调研队员讲述了先后走访的三个农业发展基地情况。参观了葡萄大棚、平菇大棚、育苗大棚、多肉大棚等种植基地,实地察看了基地土地利用情况、果蔬品种、农业科技运用、生产规模、销售渠道及收入等情况,同时访谈了两位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户代表。德阳属少数民族散杂居住区,全市有回族、藏族、彝族、羌族等51个民族14469人,调研员还兴奋地向我们讲述了有幸在与当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的交流学习中了解到,少数民族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
我们的调研项目依托“挑战杯”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技术结合实践,重点关注了调研地农业管理情况,了解到目前农业、农民、农作物等方面的状况,并将调查结果反映给社会,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关注“三农”事业。我相信这次社会实践可以帮助我们完善并修改所依托的“Smart农业服务专家”项目,让项目更具实效性、说服力,对项目在赛程中走得更远发挥推进作用。
【作者:2018级本科生 刘宸硕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张名轩 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