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23 08:11:30
点击:
“高粱红,豆花香,沂蒙山是好地方。”沂蒙山不仅拥有秀丽的风光,在抗战时期,更是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民,形成了值得铭记的红色文化。借助自己在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实习工作的契机,在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开始了对沂蒙老区红色旅游文化的调研,搜集了许多市里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信息,并且在领导的帮助下联系到了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23日上午,我联系到了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的亓主任,为我们提供了沂源县红色文化旅游保护开发情况的相关资料。亓主任说,沂源县正积极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其中,618战备电台旧址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景区、淄博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战备电台。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资源,从2006年起,淄博广播电视总台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坑道内外的设施进行了整修复原,再现当年历史风貌。同年4月,对外开放同时并被授予淄博市红色爱国教育基地,接待党员干部、群众、学生总数达到50余万人。朱彦夫事迹宣传教育基地位于全国首个“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的家乡——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于2014年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总面积300平方米,由四个展室组成朱彦夫事迹展览馆一处,并精心打造了“大寨田”“棚沟造地”“红山梯田”“朱彦夫旧居”“夜校旧址”“万方大口井”等9处农业生产参观点。截至目前,已接待县内外参观学习团体、单位总计1332个、7.5万余人。
我结合自己在材料起草、档案整理等工作中的体会,与亓主任进行了交流。面向未来,亓主任介绍了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计划从进一步深入挖掘沂源红色资源、加强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建设维护、努力提升红色旅游品质三个角度出发,将发展红色旅游、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沂蒙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沂蒙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通过此次采访,我们在收集到更多调研资料的同时,也深深震撼于这段历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者:2019级本科生 胡晓烨 来自单位:历史文化学院 责编:裴银璐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