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25 09:37:39
点击:
今天下午,我来到了湟源县众友煤场进行“全民抗疫”的疫情采访调查。原本,我觉得“国家”“英雄”“牺牲”这样的词语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只有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人才算得上英雄。而通过我与煤场中的人的对话,听了他们讲的抗疫事迹,我明白了,英雄就在我们身边。英雄也是平凡人,只有在灾难来临时他们才会在平凡的外表下,显示出自己的那颗英雄心,继而激励更多的人成为英雄。
通过访谈,我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湟源县也开始封锁各个交通要道,一线工作人员相继在各个交通要道搭起了救灾帐篷,对来往的人员进行封锁检查,防止病毒传入。听同学父亲说,大年初二,湟源县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询问,煤场里是否还有煤炭以供一线防疫人员取暖时,他的父亲明确表示有,并且愿意马上复工打包为防疫站点配送。可正值过年期间,又加上病毒肆虐,人们都不敢出门,他们找不到员工复工。无奈之下,他的父亲开始动员全家一起为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我同学说一开始听到父亲的倡议后,情绪有些消极,去帮父亲装煤很长时间也没装好几袋,或者很不耐烦地装满一袋就了事。但他父亲什么看到后也没说什么,拿起铁锹又开始往每个纤维袋里加煤,加好后又提起来使劲朝地上砸两下,然后又加进去一点,直到煤快要溢出来了,这才封好口装上了车。
我还了解到,年后,他们继续打包,并且在父亲的带领下去多吧收费站、日月山收费站、湟源高速路口收费站、巴燕乡、东峡乡等主要县级封锁点来回跑送,有空闲时间时,也会到部分乡村级防疫点送煤。每次去送煤,当地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热情,还帮他俩一起卸煤,感谢他们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还冒着风险来送煤。
这场疫情,注定写入历史。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奔赴前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涌现出当代医护者英勇无惧的可贵气质;还有许许多多像我同学一家一样的志愿者,他们不求回报,无私奉献,即使不被理解,也坚守在每一个关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练出的中国抗疫精神,交出了一份令世界为之赞叹的答卷。
回去的路上,我不禁想起,当我问及为何宁愿亏本也要为防疫点提供煤炭时,同学父亲掷地有声的回答:“这次疫情波及全国,影响巨大,这不仅仅是电视中的科学家、医生、领导的事,也是我们每个老百姓的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疫情早日结束,大家都过上正常生活。更何况,你们学生读书的时候,国家可没少培养你们,我们遇到困难时,国家也没少资助我们。如果每个人都想着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受损,那灾难啥时候能结束?”
是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大多数人居家隔离病毒的日子里,许多行业不曾停止运转,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口罩生产车间的工人、检查站的志愿者们……他们都在默默地奉献着。也许,我们将永远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们永远知道,他们是为了谁。正是有了像他们这样的人,中华民族才能历经沧桑不衰,饱受磨难更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作者:2018级本科生 朱炜明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裴银璐 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