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晴有我”社会实践团队成员 王彧倩

发布时间:2020/08/26 09:17:00   点击:  

8月26日 星期三 晴

蝉鸣渐悄,凉意初露。经过为期一周活动,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心晴有我”的所有活动终于在今天的最后一次总结会议的尾声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回顾整个活动,充满着收获和成长。

依稀记得选题灵感乍现的那晚,立足于后疫情时代青年人出现的心灵后遗症难以痊愈,且朋辈情绪疏导模式的发展在高校中已成为一种趋势,我们选定“后疫情时代的朋辈情绪疏导”作为社会实践主题,致力于为同龄人提供心灵港湾,通过“线上+线下”的新型模式,我们完成了前期调研、线下培训、线上访谈等一系列活动。

经过前期大规模的问卷收集,我们从学习作息、电子信息处理、人际关系三个方面收集大量样本,并将发现的问题整理成报告提供给活动的接收单位——淄博明仁心理研究中心。

第一次在淄博明仁心理研究中心线下活动的热情仍未退去。在那里,有专家老师专业的指导与培训,也有团队成员积极踊跃的互动提问,更有特邀校外嘉宾与我们交流,大家兴趣盎然,充满活力。第一次的线下活动为我们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之后的一周里,各成员于辅导机构、家中、线上对30个同龄人进行了心灵疏导,倾听他们的心灵声音,分析出现问题的根源,并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了意见。例如,在学习方面,同龄人普遍存在着自律性不高导致的焦虑,为此,我们分析出现焦虑的原因是行动与预期目标不符,导致内心缺乏安全感,外在信息的对比强化了这种不安全感,形成了恶性循环。同时,我们提出建议,一方面,脚踏实地得规划好近期目标,宽容对待自我,规律作息;另一方面,转换看待周围压力的视角,发现自我的努力,才能找到安心。访谈中,我们学会了用平等的姿态给予陪伴和倾诉,通过疏导,被疏导人的心理问题得到了缓解。

白岛岩心举办的“小王子计划”——为后疫情时代建立心理免疫力而提供一对一服务咨询的计划与我们的社会实践主题形式不谋而合。8月9日,我们从活动初衷、整体规划、预期效果、进行程度四个方面与其负责人进行了交谈。通过访谈,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于朋辈心理咨询这样一种模式的认可,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我们学习到了如何完善这样一种模式,除了必要专业知识的储备,还需要有严格的转介机制为不同心理状态的需求者提供不同的服务。

此次社会实践,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活动有截止日期,但“心晴有我”团队却永不会散,每一位成员将带着学到的知识,秉持着真诚热情的态度,将“心晴有我”的精神永远传播下去,潜移默化得服务更多人。


【作者:2019级本科生 王彧倩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杨小雪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