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化体验活动参加者 孙勇勇

发布时间:2020/09/28 09:45:26   点击:  

9月28日 星期一 晴

古谚有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驻足于中心图书馆一楼大厅内,浸身于“晒传统技艺,享雕刻时光”文化体验活动中,此时此刻,雕版印刷跨越时空的限制,通过一件件展品向我们讲述着古人妙至毫颠的精湛技艺和伟大细腻的艺术与智慧。

首先是选材,雕版印刷对板材要求极为严苛。需要纹理细密、质地细腻、软硬适中、棕眼大小较均一的木材,比如:枣木。随后木板经过浸沤、干燥、抛光等重重工艺,方能取得记载历史的资格。接下来是书写。先将需要印刷的文字材料书写在纸张上,然后才能上板。起初我以为,雕版印刷的文字是直接写在木板上的。这次过来,方知大错特错。如果直接写在木板上,由于木板湮墨,会造成文字模糊,不便雕刻。更为致命的是,写在木板上的字经雕刻之后,印刷成型的字是反过来的。所以,先书写于纸再贴纸于板,便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序。然后是上样。就是将写好的文字正面朝下贴于木板上。在这一步骤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磨字”这一关了。由于上板的纸张较厚,且是反面粘贴,造成的结果就是文字多半模糊不清。所以在雕刻之前就需要先用拇指肚将纸磨薄,使文字清晰可见。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力道,不骄不躁,磨出功夫。最后是雕刻。看着那或大或小的雕刻工具,抚摸着文字凸起、工整有序的雕版,我契然领会到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正经由此板而跃然纸上,历久弥新。

整个制作过程就像是一堂好课,引人深思:生命可以是短暂的,但是精神却通过这一撇一捺、一刀一斧将自己融入历史。而在时间长河的某个拐角处,经由另一个有限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它会在不息的生命流中万古不灭。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应该积极主动地拥抱自己民族的文化,用这样的精神去点燃自己的生命,成就一番事业。

参观完整个过程之后,我还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一番印刷工作。系上围裙,小生摇身一变俨然成了一个小书匠。刷上墨,贴好纸,压平实,揭起来便是一张令人惊艳的字画。最后盖上图书馆的方印,我便迫不及待地前往朋友圈“集赞”。至于线装书的体验,由于名额原因,我只能以一名观众的身份观看演示,颇为遗憾。只能期待下一次图书馆的活动早些到来啦。


【作者:2020级硕士研究生 孙勇勇 来自单位:儒学院 责编:王浩铭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