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30 08:28:19
点击:
双节前夕,有幸随学院一起去看望了几位离退休老教师,一圈走下来,心中五味杂陈。
看到两位九十几岁高龄的离休老教师身体依然健硕,由衷的开心;听到老教师讲述学院的历史,分享他们在艰苦时期与学院共命运的青春历程,感动又振奋。
当老教师们看到学院对他们的记挂时脸上洋溢的温情,让我觉得他们虽然早已从学院发展的一线退下来,但他们已经成为一种与学院融为一体的力量,在无形中关注、支撑、推动着学院的发展,我想这应该就是历史的精神和文化传承的力量吧。
我作为学院基层支部书记,疫情以来,每天组织离退休老教师们报备身体状况,已成为他们并不陌生的“熟人”。但其实在线下并不熟识,有的甚至素未谋面。可是,当他们知道我就是那个常在微信和电话中出现的“小魏”时,我看的出来他们是激动的,那是一位退居幕后多年的工作者在得到学院的关心关爱时露出的感激,是一位普通的年迈老人在得到来自陌生晚辈的关心关爱时露出的感动和欣慰,那一瞬间我竟有点心疼。他们虽然退休了,但他们是舞台的建造者,是发展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更是学院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奠基者,可此时的他们那样年迈,活动不便,心中对过去的记忆成了他们走过历程的见证,成了和学院剪不断的纽带。所以见到我们时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听到学院的发展近况时发自内心的高兴。
一位老院长热情洋溢的给我们讲述了他从1959年在学院上学一直到毕业留校任教后的历程。他说,那时的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为国家贡献的热情是支撑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力量。上大学不久就赶上自然灾害,粮食稀缺,食不果腹,他们就靠不停地学习来忘记饥饿,每天晚上结束学习回到宿舍后倒一杯开水,加上点酱油,趁热喝下就赶紧钻到被窝里睡觉,要不然就会饿得睡不着。谈起饥饿的滋味,老院长感叹太难了,甚至有些来自上海的女生熬不住的就退学了。但他回忆起来说,即便那样似乎也没想过要放弃,熬到了毕业那一年,大家要填写工作分配志愿,他说谁都知道工作有相对好孬,但大家的志愿表上都只有四个字:服从分配!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分到哪里就去哪里!那时候大家就想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后来没过两年遇上了文化大革命,他作为刚留校不久的新教师就专心带学生去生产线实习实践,专心做科研……
听闻老教师讲述经历时我就一直感慨,那个艰苦的年代,虽然物资是匮乏的,但他们的精神却是极其富足的。我突然觉得,见证学校、学院、甚至国家发展历史的他们就像是一根根“定海神针”,有他们在,历史便在,文化便在,精神便在。文化精神是历史的,因而是时代的;一代一代老教师们的人生本身就是山大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山大精神闪亮的底色。
无论现在的我们多么年轻,我们终将成为一代又一代的“过往”,愿我们竭力用青春谱写下的篇章成为山大文化动听的音符,为山大精神的闪亮增添一束光。
今年国庆中秋佳节,国和家撞个满怀,祝国兴,家睦,人欢乐。
【作者:魏宏 来自单位:机械学院 责编:甘传昀 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