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本科生 吴睿贤

发布时间:2020/10/08 08:28:33   点击:  

10月8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是周四,是没有课的一天。起床后,我原本准备按自己理想中的计划过完这一天,不过一个舍友要做早上的实验,一个舍友要写实验报告,打破了我原有的计划。于是我临时调整,准备首先完成实验预习报告的任务。

预习虽然以看书抄书为主,但很有必要把所抄的内容大致地在脑子里过一遍,而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一写预习报告时不太严谨,但随着大二课程难度提升,加上之前做实验的经验,我今天总体的学习态度很认真。

下午两点,我来到创新实验中心四楼,进入教室开始上实验课。老师很果断,雷厉风行,讲话声音响亮通透,照顾到了围在后面的同学。老师在教室里给我们进行实验的各种介绍,在后排的我不能近距离接触老师的操作现场,只能打起精神,寻找可能的空隙见缝插针地靠近听讲。这十分有必要,因为如果只是听老师讲知识,而不能看到和体验实际操作,那知识也会变得空洞。

自己做实验时,操心的地方也不同了。平时听课只需把老师讲解的知识点理顺,知识从老师那里飞到我这里,几乎没有变;而实验中涉及仪器的选取、摆放、安装,过程操作,误差控制分析,突发情况处理等,会更考验综合能力,因为亲身体验后的经验不同,知识在每个人的思维里就有了独特性。

一开始,由于思虑过多,我迟迟无法开始实验,状态像是看着一堆仪器发呆。在老师以洪亮的声音点出一位同学的错误后,我突然意识到:不就是会犯一些错吗?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犯错是必要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必须要犯错”。我也发现老师在我们犯的安全错误上更“激动”一些,这是负责任的体现,因为我们在类似“惊吓”的状态下记住的东西往往更牢固。

这是收获满满的一天,或许日后一旦空闲自己就会希望能够去做实验吧。


【作者:2019级本科生 吴睿贤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郭涧蕙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