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2 09:09:15
点击:
冬天的冷雨把残存的黄叶打落下来,济南的秋天算是彻底被“赶”走了。冬天的气息终于酝酿完成,这时候出门就总觉得少点东西,手套、帽子、围巾,都会被突然想起。
两年没有织围巾了,原本非常熟练地起针,在当时几百遍的反复中,本来以为永远不会忘了。没想到今天一拿起来,竟然完全想不起应该怎么绕来绕去,总觉得不是当时的感觉,终于在舍友的示范下找回了当时的手感。
我很喜欢学院的这个活动,这好像是我大一那年刚开始办的。现在大三了,因为学院的新生在中心校区,所以又兴冲冲地顶着寒风跑去中心,找到董明珠楼,好像有点不合时宜,但又觉得以后能够这样体会校园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如果空闲时间足够的话,织围巾算得上是一个消磨时间的好去处,但是如果不集中注意力又很容易织错。有时候也感叹于针法创造者的奇思妙想,能够把千丝万缕化繁为简,组合成为一个个整齐优美的图案。
小时候妈妈给我织过好多毛衣,所以我织的花样简单的围巾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大一的时候织过一条还算比较完整的,美滋滋地带回家,甚至还找出家里十多年前剩的毛线,想再织一条。我妈见了就说了一句“挺好的”,然后就算计着要给我拆了重新织一织,当然并没有,反而在我不“待见”它的时候,用一个小盒子装好收起来了。我知道围巾有好多地方都不对,但又懒得拆,最后流苏做的也很简陋,皱皱巴巴的。
学院最初办这样一个活动或许是想要锻炼我们的手部操作灵活能力,可我觉得,一条围巾从起针到收针,更能让人感受深刻的是坚持每天织一点,虽然最初进度会比较慢,但在某一天,会突然意识到原来已经织的很长了。同时在织的过程中也需要足够的耐心,能够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不断的拆线、重建。
【作者:2018级本科生 崔晓彬 来自单位:口腔医学院 责编:王浩铭 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