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5 08:58:09
点击:
伴随着八点钟初升的太阳,哲社学院2020级硕士党支部的同学们踏上了前往省博物馆的旅程,去赴一场纵横千年的约。
短暂的车程,很快便到了山东博物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个巨大的青铜色的灯,挂在天花板上,静谧却又不失宏伟,经讲解员介绍,这是出土文物“大玉璧”的原型,这个青铜色的巨大的灯,在空旷的大厅里显得尤为壮观。
博物馆很安静,幽暗的灯光更给展品增添了神秘的气息。十多个展厅,丰富的馆藏,诉说着不同朝代的故事。山顶洞人的工具、商代的青铜器、隋朝的商船、明清的字画……时代纵横而逝,却在这些文物中凝聚着当年的印迹。小小的一件展品,不知在地下沉睡了多少年才又重见光明,也不知道它带着多少故事,从古代流传到了今天,我们唯一知道的,那是我们的祖先们曾经用过的,见到了他们,仿佛也在与若干年前的人们进行着对话。
同学们认真地听着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包括展品的历史、名称、用途……想要了解的多一点,更多一点。我喜欢参观博物馆,那些神奇的历史故事和精美的文物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向我们展示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有时会想,这片广袤的华夏大地下,还埋藏着多少历史记忆的碎片和尘封已久的历史。
踏出博物馆,扑面而来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仿佛从古代回到了现代。博物馆旁边,一个卖冰糖葫芦的叔叔,自行车上,插满了红红的冰糖葫芦,袋子上写着这是明清时代的特色小吃,我想,原来在博物馆之外,也有牵连古今的东西。
两三个小时的参观,一分钟的合影,却是跨越千年的对话,我们离开了博物馆,那些文物却还在那里,明天、后天、大后天,向一群又一群现代的人们诉说着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
【作者:2020级硕士研究生 郭紫琼 来自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责编:王晓萍 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