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研究生道德风尚奖获得者 邓传耀

发布时间:2020/12/29 10:01:18   点击:  

12月29日 星期二 雪

时光荏苒,转瞬又是一年。今天,我站在山东大学道德风尚奖的领奖台上,回首那段时光,往昔的点滴历历在目。年初的疫情像突如其来的一场飓风,刮走了往日的安宁。武汉被按下了暂停键,还有许多生命永远地停在了这一年。

还记得那是我在武汉进行医疗援助工作的第25天。下午一点钟,穿着严密的防护服,我踏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C7西病区,这是山东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接管的重症患者病区。接到通知,当天将有7位患者康复出院。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数字,就像孩子收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我们会收获七朵小红花。

转运出院患者的汽车已经到达病房楼下,作为他们的责任护士,我护送他们离开病房。推开病人通道的大门,患者陆续走到门外。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知道,他们的人生从此就要开启新的旅程。历经生死,看淡平生。经历世间种种,每个人更加懂得健康的可贵。罹患新冠肺炎,让很多习惯了健康的人意外地与死神打了个照面。在经历过憋喘、疼痛、全身不适、焦虑、失眠、恐惧、无助的无数个日夜后,终于逃离死神的恐吓,再次幸福地享受阳光雨露——这一刻,每个人的面庞都难掩激动的笑容。他们就像刚刚飞出笼子的小鸟,扑打着翅膀,迫不及待地奔向生命的自由。如果有机会看一看她们此刻的快乐,就有机会想象当初被确诊新冠肺炎时的无助与绝望。未曾历经生死,便难言活着的幸运。这种体验,健康人无法感同身受。所谓同病相怜,表达的便是这种拥有经历才能拥有的共鸣。

此前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视频中的男子在出院时,对着镜头说:“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你们没有见过护士的眼睛。”是啊,这该是多么闪亮的一双眼睛?如此明亮的双眸,难道看不到前方的危险么?我想,护士们不止看到了前方的危险,更看到了无数生灵挣扎在生死边缘。透过模糊的镜片,找到最粗的那根血管,靠着多年的经验,保持一针见血的习惯;拿着长长的治疗单,走到每一位患者的床边:看您服药到口,我才能安心离开;听着此起彼伏的呼叫铃声,我知道您需要我,打完这个针,我马上过去帮助您;自信地以为自己拥有强大的肺活量,但说不完一句完整的话,已经不得不弯腰,才能缓解一下缺氧的疲惫;为您连接氧气,为您调整漏气的面罩,为您打来热水,为您更换潮湿的被单……护士们很勇敢,但也知畏惧;只是她们从未退缩,一直坚守在最初的战场。

那一天康复出院的患者中,有一位78岁的奶奶,将要离开病区时,只见她突然转身,眼中噙满了泪水,目光坚定而真诚,口中连声说着谢谢,朝着护士们深深地鞠躬。奶奶,我们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尽我们应尽的职责。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垂暮之年,经历生死大劫,重获新生,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目光投向之处,是连日来照顾奶奶的护士。护士说,她感受了一份历经沧桑的热忱。我们热泪盈眶,目送奶奶离去,祝愿老人有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送走了康复患者,我们关上大门。离开这里,会对生命产生全新的体验。我们会重启这扇大门,等到护送最后一位患者康复离开。到那时,城市会恢复往日的繁华,人间又是一片热闹景象。

人生会跨越很多门,护送患者康复出院的那扇门,是一扇生命之门,跨过去,就是新生。

我们是健康的卫士,疫情来临时当义无反顾投身抗疫一线,拯救万千生灵于死亡边缘。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我多年后回忆青春时会记得,我以特殊的方式来过这,我用别样的方式爱过它。“以德育人”是山大的育人宗旨,“以德束己”亦是个人成长的准绳。有幸,这段经历使我成为老师们的骄傲,同学们的榜样。我定不负母校栽培,不负青春韶华,敬佑生命,守护健康,用专业的护理,为人民健康贡献一点力量。


【作者:2018级硕士研究生 邓传耀 来自单位:护理与康复学院 研究生院 研工部 责编:吴文瑶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