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25 08:58:51
点击:
在辛庄村委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需要帮扶的男孩家中。男孩今年14岁,现在上初中二年级,家里只有奶奶一直照顾他。男孩家中只有几件破旧的家具,看得出他的家庭很拮据,但房间收拾得很整洁。
初次见面,男孩显得很拘束,他坐在奶奶休息的床上,深深低着头,一副“我不认识你们,不要理我”的样子。我们招呼小男孩过来坐,想先缩短我们的距离,再去慢慢拉近我们心里的距离。
男孩虽然怕生,但是对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回答,当谈及一些他了解的事情时,他也愿意说出来。因而我渐渐感觉到小男孩的性格应该是外向的,可能由于家庭的变故,小小的他承受了不应该承受的压力,所以面对陌生人才会摆出一副生人勿近的表情,不愿让人接近他。想到这我不禁有些难受。
为了打开男孩的心扉,我们从他的日常生活开始,慢慢和他交谈。当说到自己最喜欢的科目时,男孩第一次不假思索地说“体育”,我们接着问:“你喜欢什么体育项目呢?”“跑步。”“下次运动会,你可以报名长跑啊,让同学们看看你有多厉害!”听到这个提议,男孩微微抬了一下头,但很快又低下了。“我跑得不快。”“每天坚持跑一跑,你跑得会越来越快的!”有人曾说,奔跑可以使自己暂时遗忘所有的烦恼,或许这是男孩如此热爱跑步的原因吧。
当谈及未来的理想,男孩说自己想成为一名军人,保卫祖国。听到这,我的眼角有些湿润。生活的苦难没有使他磨平他对未来的期望,军人的梦想如一颗种子仍旧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但是当问到“你想不想去大学”,男孩犹豫了一会,说“不想”。即使在我们告诉他可以在大学期间参军并且有种种优待以后,男孩仍旧坚持说,不想。正当我们思考如何继续开导男孩转变态度时,男孩的奶奶好像有些累了,村委主任示意我们今天的交谈可以结束了。
诚然,我们很难在短短一下午的交谈中改变什么,但一种自责的心情还是涌上了每一位成员的心头。“慢慢来吧,相信下次会好一点。”我们互相鼓励。充分了解男孩后,相信下一次的见面,男孩能对我们敞开心扉,我们也能真正帮助到他。
当我们第二次来到男孩的家中时,他已经放寒假了,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着寒假作业。看到我们的到来,他虽然还是比较沉默,但是不难看出孩子比较激动,大概他没想到会再次见到我们吧。我们也很惊喜地发现,他这次的状态较第一次有了明显的变化,并不是经常叹气、低头,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好奇的眼神和片刻的微笑。
在第二次谈话开始时,男孩还是有点腼腆不自在,于是我们就先从他桌上的寒假作业开始,和他谈起寒假作业以及日常生活。我们先是聊起他的学校,后来又聊起了他的兴趣爱好以及他喜欢的事物。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喜爱打游戏,也喜欢和朋友们出去玩,在学校里他有着自己的七个好兄弟。当说到他的兄弟们时,他总是在笑,并给我们分享了很多他们在学校里的趣事,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我们也像同龄人那样自由地交流,年龄的代沟与隔阂几乎已经消失。
于是,我们觉得是时候进入正题了,因此就慢慢将话题引入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规划。相比于上一次的沟通,这次他的回答变得丰富充实了起来,在他的心中不只有当兵的理想,也有着当一名厨师或者修车工的现实想法。当被问及毕业后的目标规划时,他有点犹豫,说是要按照家人的意愿决定。我们鼓励他在现实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探索生活的可能。我们能做的更多的是支持他,陪伴他,鼓励他。因此话题便逐渐转移到了他的学校生活上。令我们很欣慰的是,他在学校中并没有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者不善言辞而受到欺负,相反,他在学校收获了纯洁的友谊,始终保持着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这对于一个痛失父母的孩子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我们不奢求男孩的生活会因我们的到来发生多大的改变,只愿他能记得纵使生活不幸,仍旧有很多人在关注着他,爱着他。纵使他的世界阴云密布,但有人愿意掌灯前来,点亮他的天空。

【作者:2020级本科生 边雅琦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王浩铭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