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26 08:53:42
点击:
对于贫困儿童来说,希望是黑暗中的一缕光,照亮一颗纯粹的心灵;希望是雨天里的一把伞,守护一个小小的梦想——一张平坦的书桌,一张舒适的小床,一间温暖的小屋,一方自己的小天地。我很高兴自己能加入到这次“希望小屋”的专项实践中去,也期盼着能为祖国的花朵们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日程安排,我所在的“希望小屋”爱心扬帆队举行了第一次线上会议。在此之前,我们已合作完成了很多工作,包括了解活动细节、联系各地的“希望小屋”负责人、撰写项目策划书等等,但这些活动的沟通都是通过“对话框”实现的;而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实现了“面对面”交流,我也感受到了更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开会的过程中,大家纷纷踊跃发言,讨论帮扶计划,分享自己的想法。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学院,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对孩子的爱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讨论,我们不仅确定了最后的帮扶方法,还加深了对希望小屋的理解。原来思维交流真的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最终,我们确定了“一个‘分配’,一个‘分工’”的方法。一个“分配”是指将儿童平均、固定地分配给每位志愿者,这样在之后的帮扶活动中,志愿者就可以和相应对接的儿童保持沟通,多倾听、多交流,给予他们学习上的辅导和心灵上的支持。一个“分工”则是指志愿者进行初步分工,利用自己的优势学科对儿童进行辅导;利用专长或擅长的领域丰富儿童的业余生活。此外,我们还制定一些规划启蒙,和孩子一同完成一个小目标,或者适当举行一些小活动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等等。
“希望小屋”不仅为孤贫儿童提供了生活学习的独立空间,还提供了精神层面的系统帮扶。在我看来,我们参与活动不只是为了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对孩子心灵的抚慰与陪伴,将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真正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们希望,“希望小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间舒适的小屋,更重要的是将它作为一个平台,让孩子们出发去追寻更大的天地。而在这条帮扶路上,我们将站在孩子们身边,传递希望、传递温暖、传递爱。
【作者:2019级本科生 范容江 来自单位:经济学院 责编:王浩铭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