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30 08:48:13
点击:
“来,深呼吸,别紧张!”“加油!”经过两周的集体训练和八天的团队训练,我们终于迎来了比赛的这一天,早上八点二十,我和我的队友们在候考室等待着,准备迎接对我们这段时间训练成果的真正检验,大家脸上都透露着些许紧张,但还在不断互相打气。八点半,穿好隔离衣,戴好口罩,郑重地挂上参赛队员牌,做好手消,我们终于一窥赛场真颜。而后,随着裁判长一声令下,紧张的上午场比赛正式拉开帷幕。
上午比赛分为五站,每站都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技能息息相关,从心肺复苏、血压测量等临床技能,到个体防护与鼻咽拭子采样,还有突发食源性疾病的现场调查与采样,传染病病房的终末消毒,以及紫外辐照与噪声等的职业卫生因素检测,十分钟一站,各队循环,比赛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比赛的题目设置都与实际情境结合,真正考察着我们公卫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践出真知,作为大五的学生,其实在培训之前,我们对专业的认知与掌握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实践出真知,如何把课本上、脑海里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是每名学生在接触专业工作时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也是老师们辛苦设计本次培训内容时的重中之重。而这段时间的培训显然也在我们的考核中初显成效,大家面对实训题目时不再慌乱,虽然紧张,但还是可以逻辑清晰地做好分工,相互配合,一步一步做好自己部分的工作。当然也会存在失误,可这也是在帮助我们查缺补漏,以期更大的进步。比赛结束后,我们才知道,原来今天我们各站的评委很多都是医院、疾控一线的老师们,还有学院的各位老师,他们真正关心着后辈的成长,耐心地对我们的上午的操作进行了点评,指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午进行的是统计分析和基础理论知识竞答。首先统计分析,大家在半小时内各自应用自己熟练的统计软件,如SPSS、SAS等进行数据分析,回答六道题目。紧接着是基础理论知识竞答,120道题,涵盖了基础医学、医学伦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毒理学、职业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等十数门医学与卫生学学科,真正考验了我们五年理论学习的扎实程度。
一天的比赛结束后,大家都长出一口气,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各种不足,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全国上下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在前辈们的谆谆教诲下,我们意识到操作技能对医学生的重要性,更感受到了身为公卫人,肩上的重担。
于我而言,唯不懈努力,方不负期待。

【作者:2016级本科生 孙潇 来自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责编:王浩铭 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