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实践调研队队员 廖雪攸

发布时间:2021/02/02 09:19:17   点击:  

2月2日 星期二 晴

清晨,几江城区的沉沉雾霭便已吞没了一切,将窗外的山河包裹得严严实实。今天,作为“灯塔”实践调研队的一员,我将要代表我队在重庆市江津区对一名残疾人创业者开展一次深度访问。

几天前我拜访了江津区残联办公室,通过理事长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口述和数据展示,已初步了解我区的残疾人就业创业等概况。江津区残联非常乐意向我们阐述党组织及政府对与残疾人的就业服务工作以及残疾人群体中自主创业的典型案例,并且愿意作为山东大学实践基地向我们持续提供相关讯息。

在这些自主创业的案例中,这名身患肢体残疾的电器修理店老板格外亮眼。不仅是因为他在木椅上便能用灵巧的双手扛起整个家庭,更是因为他象征着普通残疾人群体的缩影——在意外发生之前,他们仅仅是在用汗水耕耘的田园中幸福生活的一群人,但是突如其来的身体残疾却剥夺了他们正常劳动的能力,因为康复治疗的巨额费用或精神心理的颓唐焦虑,他们很容易被拖入贫困潦倒的泥沼当中。然而,总有许多人有着哪吒一般“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争精神,向悲惨命运发起挑战,用苦痛酿成的淡然心态与挫折炼出的钢铁意志绘出生命之花。这位老板正是这样一名令人敬佩的创业者、抗争者。

因为我爷爷的残疾情况,我也从小便听到奶奶养育三个孩子的艰苦故事,我自然特别明白“残疾”两字在很多情况下是一处伤疤,这其中有许多苦楚与辛酸。所以,在出发之前,我对于是否询问这名受访者的残疾情况十分纠结,生怕触碰到受访者的伤心底线。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找到了这家名誉颇高的电器修理店,并与老板协商了采访事宜。在正式采访之前,我思索再三,最终决定以轻松简略的方式询问相关残疾情况。然而,这名成功的创业者并没有将自身情况看做苦痛的源头,而是荣耀的象征。在采访期间,这名可爱的大叔还时而向我展示他被截肢后的左腿,并谈到:“有压力才有动力。可能正是因为那场事故带来的身体残疾,我才会更加清楚自己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去为妻儿赢得正常舒适的生活。”

采访结束之后,雾色已然褪去,缱绻出澄澈明亮的世界。通过这次采访,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残疾人脱贫是外部政策扶持和自我奋斗的双向互动过程,是社会意志和个人意志的二元体现,“改变命运,脱离贫囿”的华彩必然由整体公益和个体追求共同勾勒。



【作者:2019级本科生 廖雪攸 来自单位: 责编:刀彦月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