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纪念馆调研者 杨惠茹

发布时间:2021/03/03 09:34:49   点击:  

3月3日 星期三 晴

红色,是扎根在沂蒙人民心底的色彩。作为土生土长的沂蒙子孙,我有幸近距离接触这条红色脉络。清晨,沐浴着初春清冷的日光,启程去往沂南县红嫂纪念馆。山路蜿蜒,沿途无处不是红色标语和指示牌。感觉心中红色星球的那层地壳开始活跃。

一间间石头房子排在山坡上,虽然没有了战火的斑驳,却让我一瞬间有了穿越到七十多年前的体验感。这些房子就是沂蒙红嫂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新年的喜悦坦坦荡荡地体现在一间间石头房子的大门上——红底黑字的春联将红嫂故事和新春的吉祥都涵盖进去了。穿梭在疏疏落落的树影间,我的指尖触碰到石磨、草棚和沂蒙人民亲手编的筐子,抹去浅浅的灰尘,革命年代沂蒙人民的生活有迹可循。令人感到便利和身临其境的事情是,每个展厅外面都挂有语音讲解的二维码。伴着飘荡在空中“蒙山高,沂水长”的歌声,我们跟随成批的党员干部参观了这些各具特色的展厅。王换于、祖秀莲等红嫂代表的事迹被镌刻在一面面墙上,通过那些日记、那些雕像,我仿佛能听见耳边传来这些沂蒙女人对革命的毫无保留的支持声。沂蒙红嫂何故被人们称为沂蒙母亲,好像在这里,答案揭晓。沐浴着阳光继续向前走,发现这里还有红嫂群像、烈士展馆、新时代红嫂展馆。小小的纪念馆,把沂蒙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关系彰显得淋漓尽致。

此后,展开对于馆主任的采访。馆主任对我讲,每个纪念馆都有自己的主题和侧重点,城市和乡村的纪念馆各有特色。确如其言,作为中国唯一的以普通群众为主体的革命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最能体现党和人民的鱼水情。

沂蒙红嫂纪念馆,是活起来的红色纪念馆。在这里,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跳。这种生命的迹象不只是革命前辈和人民的故事,还是红色文化叩开人民心门的体现。如同当年提出“让文物活起来”口号的先生女士们,这里的人们也在为了让红色馆藏活起来而努力。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如渺渺尘星,但众人的智慧一定若浩瀚宇宙。值此建党一百年之际,山大学子的献礼可以少,但必须深邃厚重。赴一趟红色纪念馆之旅,挖掘沂蒙大地的红色馆藏宣传的密码,是对红色文化的虔敬,更是对中国历史心跳的倾听。


【作者:2020级本科生 杨惠茹 来自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朱炜明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