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05 09:36:12
点击:
冬季,对于有的人来说,是一个结束,对于有的人来说,是一个开始。今年寒假,我与团队伙伴一起,开展进行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的任务。回顾点滴,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实践的深化认知,不仅仅是经验的增加积累,更多的是以一个积极的角色主动去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心力与成长。
寒假伊始,大家用线上会议连接了地域的缝隙,用集体讨论智慧,填补着项目计划的一块块空缺。会议记录一份份填充着文件夹,参考文献一份份积累于桌面。时间与投入的沉积下,我们参考着红色文化实践调研的记录。为了敲定最后的研究主题,我们反复推敲琢磨,查阅论文资料,询问老师,斟酌,一而再再而三,一个字一个字的推敲,只愿更完善一些。
由于我们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前,也合力进行着一个长期性关于“齐鲁先锋——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红色文化宣传的志愿服务项目。我们决定,要继续把星火之光传递,尽力拓宽渠道,继续将红色文化接力给更多人看见,听见,放大它的社会价值,尽己之力,凭己之识,顺己之心,为党和国家的宣传文化事业,贡献一份力。建党百年,红色流转,使命接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商榷完题目后,以临沂市和大同市为例,我们的队友们开展了实地调研。伴着春光,迎着清风,流着汗水,耐着辛劳。她们一路前行,分别来到了山西省大同市,山东省临沂市红色馆藏纪念基地,进行调研参观,实践走访。一幕幕触及心灵的红色旧迹,一处处拨动心弦的历史故处,唤起的不仅仅是参览人的年代记忆,更是一种沉淀在血液里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队员们将我们查阅资料后设计成的采访问题以及人物专访稿分别发放给游客、馆藏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进行问卷的实地调查,同时,线上也伴随进行传播调研。几天后,我们收集了来自时光的礼物——革命纪念馆实践图文记录,以及社会调查反馈。
欣喜,我们多次开会、商量、分工、整合、归纳、筛选、制作、分析、撰写、宣传、投稿、外联,一步步,一点点,六个人,天南海北。力量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遍遍修改调整,几个夜晚的努力下,一篇凝聚着六人心力的调查报告终于在一次次键盘敲击下,一遍遍稿件的整合修改中完成了。那是一个个不眠夜晚的凝固,那是一点点初心的回应,那是一次次出发前行的成果,那是一步步追寻的碑拓。
踩着时间点,登录提交网站,我们顺利将作品,时光珍藏的礼物,投递了上去。笑,在我们脸上流动。
建党百年,青春献礼。宣传红色文化,我们的初心,不为别的,只是认为身为中国新时代青年,身为山大青年,身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接班人,我们的眼里不只是参赛荣誉,更多的是一颗对于红色正能量的热忱,对于民族国家的热爱,对于党的信仰与坚定。做正能量的时代青年,你我携手同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2019级本科生 崔艺婷 来自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宋烨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