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08 09:13:17
点击:
GYLA(联合国青年领袖精英班)是一场梦之旅,对我来说。
关于这场梦之旅,其实很早就想写些什么。大概在半个多月之前,当时GYLA于我而言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严酷的磨练,它更像是一个云端的训练场——用我们的话说,就是“黄埔军校”,把我们打造成更接近于训练有素的国际人才的模样。在GYLA进行中以及结束后的几周里,当人问起我的经历时,我的回应匮乏而无所适从:“压力非常大,收获也很多。”
在结束后的半个多月里,我会时不时回忆起GYLA的点点滴滴。我会想到蒙哥的微笑和极强的业务能力、景辉学长调的酒、肖杭姐的耐心和阳光、温婕学姐的温柔、颜阁姐的高标准严要求、媛媛姐的小红书、明坤学姐的“美年达”、詹洁姐则是亲民又可爱……我会想到,我们四百多位天南地北的同道中人,在这里一起接受历练也成长、不吝啬地赞美他人也乐于分享。我想到闭幕式上我的那句主持词:"...thus we failed to gather together in Turin."如果我们能在都灵聚首,那会多么像一个家。是的,那就像一个“家”。
“家”这个概念是我们在收集第三期GYLA视频素材的时候,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肖恬宁同学在她的视频里提出的。她说:“So I will say, GYLA is a special home, for me, and for everyone.(我认为GYLA是一个特别的家,对我、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如此。)”这个观点对当时的我来说新颖而震撼,因为在那个每天为一支视频忙到两三点才睡的时候,我从不会觉得GYLA是我们“特别的家”。而当视频做出之后,我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把它提交给景辉学长,马上我们的视频就被循环播放了(这里我想向西工大的张家玮同学道歉,他的片段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这是我在审核时的疏忽)。景辉学长告诉我们说:“祖老师太喜欢你们的作品了。”在那个四百多号人的大群里,很多人都对我们的视频评价颇高。在视频小组里,我们四个人一起由衷“云端欢庆”这份赞誉——现在回想,那是我在GYLA初步寻到了“家”的感觉。
其实其中我最难以忘怀和感触良多的,也是最让我感受到GYLA是一个“家”的画面,是在闭幕式的结尾。那是祖老师敞开心扉和我们讲,说举办这次活动是一个人扛下了多么大的压力,去说服自己和多少人,才又迈出了这样一步。他说:“我真的把GYLA看成我的孩子。”我听出他声音里的哽咽,听出他内心里柔软的一面,一下从闭幕式才艺展示的愉快气氛里跳脱出来。看着屏幕上依然梳着整齐的头发、戴着眼镜、博学睿智的他,我的泪在眼眶里打转。是啊,我从没想过祖老师会顶多大的压力和责任来办好这个活动,他表现给我们的一直都是强大而温暖的形象,而我却忘记了他的风雨兼程。
闭幕式结束后,祖老师说,大家辛苦了,可以退出会议了。这次我没有直接点击那个红色按钮“离开会议”,直到几百人都退出了、聊天框里不再闪出一条一条的“大家辛苦了,期待下一次再会”,我一直看着祖老师的画面,心里百感交集。他真的像一位父亲,支撑起整个GYLA的大家庭。在我结束两周的课程之后,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个画面总在我脑海里浮现,让我一次又一次更加地坚信,GYLA是一个家,是一个温暖而有使命感的家。
所以,我很感恩山东大学给了我这个去闪光的机会,帮我实现了去闪光的愿望,让我得以幸运地以大一新生的身份加入到这个横跨八个年级,囊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SDU-GYLA team。我也很感恩山大每一位优秀的学长学姐,因为我年龄最小而把我当“团宠”,从没吝啬过对我的鼓励和表扬;也没有因为我“大一”这个标签就怀疑我的能力,同时在我需要时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用他们“过来人”的宝贵经验帮我攻克难题——而在GYLA之前,我甚至都不敢和他们这样优秀的人去攀谈。以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王迎春副主任为代表的学校负责老师“至精至善,追求完美”的态度,也为我未来四年在学校的行事风格提供了基础指引。
就像我在SDU-GYLA第一周总结会上所说的,这场梦之旅第一次塑造了我在山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开始去思考“我可以为山大做什么”,而非高考后填报志愿时的“山大能够为我提供怎样的平台”。119年来,一代又一代山大人前赴后继、砥砺前行,用行动书写忠诚、践行担当、铸就辉煌,而我也想努力成为其中一员。
在GYLA这个大家庭里,我不仅学会了做微信推送、当一支视频的导演、发掘团队里每个人的潜能、在“云端”做主持人以及更好地和他人沟通,我还正在学着以更开阔的视角凝视和观察我们的时代,努力成为具有中国深度、全球广度和人文高度的跨文化交流引领者。我相信每个“家庭成员”都在这里收获颇丰——美好与磨炼兼修,既有“向未来而行、向国际而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有家的温暖和其乐融融——GYLA是真正而真诚的的“联合国青年领袖精英班”,我很自豪受教于此。
最后,祝大家新学期新气象。前途似海,我们来日方长。
【作者:2020级本科生 孔勐勍 来自单位:东北亚学院 责编:黄志向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