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09 10:46:49
点击:
叮铃铃……伴随着闹铃迎来了新的一天,我起床后伸了个懒腰,快速洗漱完去吃早饭。今天早饭吃得比往常多一些,由于今天的实验需要做很长时间,中午来不及去吃饭。前天跟老师讨论了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去实验室的路上,我的脑子里就开始想着今天的实验。
来到实验室就开始动手干了起来。上周培养的菌已经长好了,直接拿出来取样进行离心。我做的是厌氧微生物的培养,在过程中是不能掺杂一点氧气的,否则菌就变成了死菌。首先菌体需要用培养基洗三次,这次洗菌的时候用针抽取培养基注射到离心管中,全程需要比较快速的操作。在这个阶段没有看到粉色,这也是吸取了上次用枪吸取会混入较多氧气的教训。后来问了师兄,师兄说有可能是在吸取的过程中停留时间比较长,而且敞口易接触氧气。洗菌真的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放入厌氧操作箱置换气体形成厌氧空间,然后注射培养基,再拿出来配平进行离心,整个操作下来需要近一个小时,加上离心菌体一共四个小时。不过每次做到这里,自己内心会变得非常平静,有的问题能想通了,同时又有新的疑惑产生,等实验做完再解决。
虽然这个过程时间很长,但过得是真快,不知不觉已经下午两点,肚子也咕咕地叫了。好在师兄会照顾人,给我拿了点吃的,我趁着离心的时候去吃了一点,有了力气继续做。接下来需要把菌冲悬,转移到血清瓶中,这个过程极其容易进氧。果不其然,在注射到血清瓶时,眼看着有点变粉,我当时急得都想吼出来,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好在过了一会,又变无色了,应该是还原剂起作用了,虚惊一场。感觉自己有点可笑,完全耐不住性子。接下来的实验按部就班进行,还算比较顺利。此时看了一眼手机,已经四点半多了,这个长达八小时的实验终于结束了。我长舒了一口气,坐在凳子上休息休息。
看着自己做的成果,我忽然发现有一些絮状体,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实验失败了?难道是死菌?要真是这样,我可是欲哭无泪啊!赶紧找来师兄问了问,师兄告诉我有可能是试剂聚合一些死菌形成的,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我又思考溶液中是否还有活菌呢?后来了解到,微生物的繁殖裂解能力很快,尽管有一些死菌也是可以的。
尽管有时候我问的问题比较多,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没有什么好丢脸的,总比不懂装懂要好。我总结了,关于实验细节需要及时询问,才能少走弯路。
【作者:2020级硕士研究生 杜凯峰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张芳奥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