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5 10:12:19
点击:
在回济南之前,一通电话让我对开学有了些期待。我去年在瓷爱组织做志愿者,线上教学的小孩儿将从淄博来济南省立医院接受康复治疗。这是一次难得的见面机会,而这一天也终于到来。在去医院的路上,我想了很多要说的话。可当我真正地到了医院,看见活泼的小硕以及脸上不再是愁容的小硕妈妈时,那些叮嘱的话已不再重要。离开前,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生活”。太多感慨就把它留到日记里,放进心里吧。
现在回想起来,仿佛昨天的我还坐在自习室里拿着初中数学课本,笨拙地制作ppt,想着如何把第一课上好。紧接而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次又一次的崩溃,一次又一次想过放弃。但面对“一地鸡毛”,能让我们捡起这些琐碎、把它拼成心中最美的模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小硕是个很可爱却也很淘气的孩子。我曾经多次因为他不认真听课以及经常打游戏而生气地批评过他。我总是调侃自己何必瞎操心,又是数学老师还是班主任,甚至就连志愿组织的工作人员也劝我别给自己太大压力。那段时间,我感到很挫败,我很希望这段相遇能够帮助到他,我不希望明明我带着使命走进了另一个生命,可我的出现却对他的生活丝毫没有影响。直到有一天,我开车回家的路上,小硕打了电话过来,14岁的他用稚嫩的嗓音说:“老师,我学会唱《时间都去哪了》,我唱给你听吧。”听着手机里传来的歌声,我第一次明白,原来最动人的幸福不是流泪、不是大笑,而是我面无声色,心里已波涛汹涌。我感动的不是因为这首歌是为我而唱,而是他真的把我的说过的话记在了心里,勇敢地挑战那个害羞的自己。也就是这一次,我才开始慢慢理解,他不是不认真听课,只是由于不能行走而多年在床上,手能触及到的地方是他唯一能够触碰到的世界;他回答不出问题,并非是没听懂而是不敢说,因为小学只能考二三十分的数学已瓦解了他的自信。他不是不理解妈妈的辛苦,而正是太理解了,他才更不敢表达爱,因为心里已满是亏欠。
我也逐渐懂得,或许这段短暂的相遇并不能够保证他未来的学业发展,但我可以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影响,让他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勇敢的人。
一年以来,小硕从未缺过我的任何一节课,他完完整整地上完了我的课,我也完成了我的允诺——给他打好基础。不得不骄傲地提一下,在我接手他时,他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而后来他已经可以解方程,并且考90分以上。
总有人会说这个世界上有责任感的人那么多,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可我们都忘了,只有我们都成为那个有责任感的个体,这个世界才不会缺有责任感的人。我无法去说服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只能和大家说,去经历吧。成长是需要阅历的。非要说获得点什么的话,那些流泪、快乐、偶尔的豁然开朗、说话不再满带锋芒的时刻就已经是一切。那种无言的感动所汇聚的力量并非几句煽情的话语可以凝练而出,它让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此时此刻有血有肉地活着。
【作者:2019级本科生 李映龙 来自单位:哲社学院 责编:黄志向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