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5 11:47:19
点击:
今天和《山东大学报》的张老师一起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重症医学科进行采访,采访对象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临床综合党总支部书记、重症医学科主任,山东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马承恩。
进入医院,在询问一位推着仪器的护士姐姐之后,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采访对象所在的科室。曾看过很多关于他采访报道,我完全没想到马老师如此地平易近人。将我们引到会议室之后,马老师先去将手头的工作处理完毕。
不一会儿,我们与马老师正式开始了采访。一个小时的采访中,最令我感怀的是马老师前去武汉一线的故事。当马老师听到支援武汉疫情的消息之后,他立即提交了申请,考虑到他去年已经59岁以及多病缠身的身体状况,医院拒绝了这个申请。马老师第二次写下请愿书:“即使付出生命代价,我也在所不辞。”山大二院于是委派其作为山东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马老师很理解院方一开始的拒绝,因为长期压力大、睡眠不足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他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8种基础性疾病,身上各部位不同的皮疹,甲状腺结节的癌变率已经接近50%,T细胞的数量也不足正常的三分之一……但是马老师认为,为人处世一辈子讲究“良心”二字,作为医生、党员、重症医学科的主任,他做不到袖手旁观,爱国爱党是镌刻在血液里的惯性。纵使在平日的工作中,他也总是主动去承担责任,面对医患纠纷,他总是护住年轻医生去和病人家属说明情况。所以身体上的疾病没有使他退缩,他毅然带领着131的医疗队前往湖北一线。出发前一天,他同家人叮嘱好一切,做好了可能回不来的准备。医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让他没办法选择一条自私的道路,“那样做人没意义”。幸好,家人很支持他的决定。
在武汉的50多天里,马老师几乎保持着每天3片镇静药和第二天早起喝一杯浓茶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每天只睡几小时的高压工作下挺住。“我去之前带的最多的东西就是药,有时候一天要吃十几种。”他回忆。此外,马老师还带了家乡的榨菜,面对饮食习惯的巨大改变,他为了不倒下,必须要保持正常的食物输入。囿于疾病困扰,马先生除了查房几乎都在坐着。他不断地给自己精神鼓励,想想国家的大力支持,想想发病率在不断降低,想想占比超过70%的80后、90后队员还需要回家,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倒下。在这50多天的日子中,前一个月的每一天,新冠病人都以极高的数量进入发热门诊,马老师在高压下工作反而没事;等到了后期,病人逐步恢复出院,像一根紧绷的弦突然松弛,最后一天马老师回到酒店后突然感到心脏疼痛,尝试服用硝酸甘油和救心丸都没有缓解后,他赶紧回到医院,最后不得不上了监护仪,这样才得以慢慢好转。
采访结束之后,我们恋恋不舍地与马老师道别。他正是“白头不改扶伤志,衣钵定循思邈心”的真实写照,我相信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马老师这样的人,我们国家才有今天的繁荣昌盛。无论我们今后走向何方,都不要忘了胸膛里那颗炽热的中国心。
【作者:2018级本科生 汪龙佳 来自单位:新闻学院 责编:黄志向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