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学院学术经验交流分享会观众 刘飞雨

发布时间:2021/03/29 10:55:23   点击:  

3月29日 星期一 多云

最近,本科的学弟学妹们陆陆续续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研究生初试成绩,我在替他们开心之余,不禁回忆起自己去年被东北亚学院录取时的心情。拥有着多种学科的东北亚学院深深吸引着我,我作为一个翻译专业的学生,十分渴望利用学院的平台了解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刚被录取时,我就下定决心成为一名复合型创新人才。今年春天,我获得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好机会。

今年3月至5月,学院为了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科研素养与科研兴趣,促进学院内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决定面向研究生和博士生全体同学举办为期三个月的春季学期学术经验交流分享活动,分享的内容包括研究课题、前沿问题、学术科研经验以及研究方法论等。我和同专业的其他小伙伴都非常高兴,期待着在分享会上一睹其他专业同学的风采。

3月22日晚7点,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首场学术经验交流分享会。本次分享会共有来自不同专业的五名同学进行分享。在分享会正式开始前,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昕对我们嘱咐道:“东北亚学院肩负着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的重任,一直致力于为大家提供好的学术平台。本次分享会是‘新文科建设理念’的一次实践,能够实现学科交叉与学科融合,希望大家利用好这个机会积极交流、大胆探索,未来成为复合型文科人才。”

听完这些话,我不禁想到刚开学时,张蕴岭教授在开学第一课上提到的“新文科建设”一词。他说过,我们学院设有翻译、文学、政治、经济、历史等诸多专业,一直致力于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响应“新文科建设理念”,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而我作为东北亚学院研究生的一员,一定要把握好眼前的机会,认真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行创新性探索。

分享会中,来自国际政治、世界史、亚非语言文学三个专业的五位分享人依次进行学术经验分享。有的分享人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科研经历与学习经验,有的以专业的学科视角讲述了他的研究成果,还有几位分享人为我们介绍了他们所学专业的具体内容与科研方向。

听完五位主讲同学的分享后,我收获良多,不仅了解到许多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比如“国际关系视角下战争的起源与内在逻辑”、“新文科视角下的语言学学科建设”等,而且也深入体会到了“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真实内涵。我作为一名翻译专业研究生,未来也需要研究文学翻译、国际政治翻译、历史翻译、经贸翻译等各种领域的翻译特点。正像分享会结尾陶委琦导员说的那样,本次分享会从多层次宽领域开拓了我们的学术视野,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角度。通过与这些专业同学的深入交流,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巩固了自己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这使得我更加有信心成为学院所力争培养的“创新文科人才”,更加适应学术研究的复合型新范式,未来也会更加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标准。

本次分享会之后,我与学院的其他同学都树立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不要“为了学术而学术”,不要拘泥于自己的专业圈子,而是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学术研究,多多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为成为新时代的复合型创新文科人才而努力奋斗。


【作者:2020级硕士研究生 刘飞雨 来自单位:东北亚学院 责编:黄志向 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