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06 09:41:10
点击:
四月芳菲,天气渐暖,傍晚六点才迎来日落的斜晖。我伸了个懒腰,准备将桌面的工作收尾,踏入晚高峰的车流中。这时,一声清脆的手机铃声响起,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期待已久的好消息:日前举办的全球志愿者中文教学微课比赛中,山东大学导师团队指导的选手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各2项,优秀奖10项的佳绩。而作为这个团队的导师之一,我所指导的四位选手获得了一、二等奖各1项,优秀奖2项。这条喜讯,将我的记忆拉回到了与选手们共同奋战的日子。
今年春节前夕,五洲汉风网络公司与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全球志愿者中文教学微课比赛进入了导师指导阶段。比赛邀请了五所国际中文教育重点高校成立专家指导团队,对进入复赛的选手进行针对性辅导,山东大学就是其中之一。
接到任务后,国际教育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研究组织导师队伍,而我有幸成为了导师团队的成员,在王尧美教授的带领下,与张云、李昊天、兰成孝三位老师一起负责选手比赛作品的辅导工作。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尚未有带研究生的经验,而且这次面对的是大赛组委会随机分配的选手,他们来自不同院校,他们的知识体系可能与我们的培养体系并不相同。我是否能够为他们的比赛成功助力呢?我的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但是我迅速分析了自己作为导师的优势:年龄与选手相差不大,有助于使沟通更加平等、顺畅;参赛经验和录制微课的经验比较丰富,能给选手提供切实可行的比赛建议。除此以外,那就是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与选手并肩作战了。
除夕的前一天,我还在对选手就微课设计、语言点的讲解进行一对一指导。大年初四,我们在喜迎新春的祥和氛围中,开始了关于微课脚本和录制细节的讨论。看着选手们的作品从稚嫩逐渐完善,制作从略显粗糙逐渐精美,大家赢得比赛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加坚定。那段时间,我的微信置顶都是每位选手和导师团队的聊天内容。导师们虽然各自有负责的选手,但我们作为一个团队,经常沟通交流,彼此加油打气,发挥所长,互帮互助,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拧成一股绳,最终获得了今天的佳绩。
这次比赛指导工作无疑为今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参加类似大赛、本学院内部比赛制定规则以及导师对学生微课指导工作都积累了经验,而此次获得的好成绩也为国际教育学院的微课研发与师资培养工作增添了动力。自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线上教学成为各个学科主要的教学模式。如今,各国家与地区的孔子学院对线上教学的需求有增无减,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进一步提升线上教学资源质量和师资水平成为我们新的责任与担当。
好的成绩仅是当下,新的挑战未来可期。我打开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开始撰写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作者:教师 尹彤迪 来自单位:国际教育学院 责编:张芳奥 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