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6 11:30:25
点击:
25号晚上,我有幸在线上参与了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生会组织的第二十一期“医路成长”系列讲座之“学而有术,履践致远”活动,聆听陈子江院士的教诲。
讲座开始,陈子江院士站上讲台,娓娓道来。虽然位居院士,有着长长的头衔,虽但陈教授非常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医生、一个教师。这不仅展现了陈教授淡泊名利的品格,也迅速拉近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讲座中,陈教授从个人经历谈起,妙语连珠,台下掌声迭起。虽然隔着屏幕,我也能感受到自由开放,引人入胜的氛围。陈教授的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三点。
一是不断向上的奋斗精神。陈教授在讲座的开始部分举了一个研究中发现的有趣现象——精子会逆重力方向向上游动,将涂有精子的玻片倾斜一个很小的角度,精子游动方向全部朝着高的一端;改变倾斜的方向,在短时间内精子的游动方向会全部改变,始终向着高处。通过这样的例子,陈教授告诉我们,生命始终是向上的,这是基因决定的,人总要向上走,从生命的最初便奋勇向前。这种精神在我们未来十分重要。谈及医学道路,陈教授说:“快乐总是短暂的,suffering是长久的。”这条道路注定艰难,但有雄心与毅力,有身边人的帮助,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
二是无私奉献的医者仁心。医者仁心是一个很大的命题,陈教授举了她的多位恩师的例子来阐释这一品质。苏应宽是著名妇产科专家,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不能进行手术,但他依然从旁观看,在操作错误时冒着风险出言阻止。“做完手术再批斗我,我认了!”这种抛却个人安危,一心为病人着想的品格令人动容。另外,陈教授谈到做试管婴儿研究的一次失败,她的研究生跑来跟她哭,说没怀上。她于是觉得这个学生是可以当医生的,因为这个学生并没有考虑研究失败,论文写不了了,她付出的全部心血都是为病家谋福利。
三是单纯快乐的精神世界。陈教授在讲座中多次充满怀恋地说起她的青年时期,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单纯”。贫困带给那个时代的人很多苦难,但单纯的思想也造就了独属于那个年代的快乐。陈教授十七岁下乡插队,一个月才能洗一次澡,浑身生满了虱子,她却挺高兴:我终于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了;她上大学时的食堂,围着大方桌,吃着一大盆粉条炖白菜,一大盆窝窝头,用着破旧的搪瓷缸,她却说:“何为快乐啊?这就是快乐。”现代社会五光十色,诱惑太多,在不断满足我们的物质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让我们越来越难以静心学习,守护本心。这时,不妨像陈教授说的那样,享受大学生活,把自己弄得简单一些,阳光一些,什么时候就干什么事。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与陈子江教授的一席谈,使我们获益匪浅,除了上述内容,还有很多很多,等待我们在自己的医学生涯中慢慢体会,慢慢践行。
【作者:2019级本科生 朱康明 来自单位:基础医学院 责编:黄志向 谢婷婷】